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比较枯燥抽象,教师要上好这一门课,很不容易,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想要牢固掌握知识,而且要达到知识、能力、觉悟全面提高的要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初中学生年龄、感情等特点,在教学中倾注情感,从而感化和熏陶学生。
一、要带着爱心走向学生。学生最需要教师的爱,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要热爱学生,就要做到“公平、公正、理智”“不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不心罚学生”“严爱结合”。教师要带着鼓励、带着微笑走向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要以感情来辅助教学,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使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自觉地想学好思想品德课。
二、面对差异,因材施教。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面对并且尊重这种差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当区别对待的方法和策略,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于学习好的要给予更高的要求。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热心、耐心,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课外要多花一点儿时间与他们谈心、谈学习,帮助他们分析落后的原因所在,指导他们查漏补缺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个学生有了想象力才能将整个知识结构串联起来,而创造性的想象力对于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更为重要。要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力,就应当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关心、熟悉的一些事例,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分析材料、事例,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和材料间的联系,从而触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想象力。
总之,思想品德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富有艺术性的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成果的好坏。要做好一名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和一套好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爱学、学好、用好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绩。
(作者单位:四川省中江县冯店镇李都学校)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