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我从事英语教学十多年。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以人教版为主的教材教学使我积累了一些经验, 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从初中英语教学中,我总结发现,学生在不同学期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状态和学习积极性, 固然有很多孩子能把英语学好,但是仍不乏一些学生经历了由好奇、积极尝试到失望、迷茫甚至痛苦的过程。其问题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大多数学生总是记不住单词;听力较差,大部分学生除了能听懂单词外,情景问答只有少数学生能听懂,短文几乎都听不懂;表达方面,除了课本上的日常用语外,其他的一般都不会说,更不会应用;阅读方面,部分学生能读懂简单的对话,对较长的阅读基本读不懂;写作方面,大部分学生不能用英语完整地表达 清楚,语法错误较多,等等。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一直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景, 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每天都尽可能地与学生接触,使学生尝试多种学习方法,使他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会在发展,英语教学也在不断的发展,无论如何,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首先应该有“我能教”“我要教”的信心,有了这样的信心,遇到问题才会迎刃而解,才能有信心迎接挑战、解决困难。
课堂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乃至自己独到的教育见解付诸实践的主渠道,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这是一个我们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难题。本文就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课外充分备课,才能驾轻就熟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教师水平、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已定的情况下,备课是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能否认真备课和善于备课,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环节。不管课程改革怎么改,钻研课标、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如果教师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都没有吃透,就很难有效地引导学生。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课堂主体已由“教的主体”转变为“学的主体”“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原来站在课堂边缘地带的学生要站到课堂的中心位置去主宰课堂。教师要真正地让课堂“一切为了学生”,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因此,我认为,备课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备教材;二是备学生。
(一)备教材,熟悉教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认为,作为教师,要博览群书,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知识修养,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才是我们的思维之渠、清亮如许的活水。课前,教师要先吃透教材。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材,研究和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思想内容、知识基础和基础训练的要点,从而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便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完成教学目标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只有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才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什么,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主次分明;抓住课堂的难点,教学设计的形式、问题的处理方式才不会单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备学生,让学生学
教师在课前备课中除吃透教材外,还得吃透学生。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素质教育中,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备好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备好教材的同时,必须备好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一个现实,如何认识及处理这个问题,也是我们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其次,要把握提问艺术,给学生成功的愉悦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有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并反复多次,就会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因此,课堂提问,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课堂效率;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明显的成就感,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保持浓厚的兴趣。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给予及时肯定,对能正确答出问题的学生应给予表扬,让学生体味教师赞赏的愉悦。学生有了成功的愉悦感,就对自己有了信心和兴趣,也就有了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的动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最后,教学方式要直观、灵活。根据学生注意力集中持续时间不长、好动、急躁等身心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直观、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掌握知识、接受教育,特别是多媒体课件,能够提供真实、生动、感人的素材,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好方法。多媒体教学,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得益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有效掌握教学内容,特别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内精心上课,才能使学生“悟”
素质教育,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因而,我们应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法,减少教师的“教”和“讲”,增加学生的“思”和“悟”。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应做到心中有数,哪里该启发引导、哪里该讲解、哪里该重点强调……教师应把握好“讲”的尺度,千万不能什么都讲,什么都问,一人唱“独角戏”,这样一来,挤掉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课堂教学效率就不高。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讲得太多,学生活动太少。教师少讲,学生多读、多思、多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课堂上,教师更大的作用是“导”,而不是“教”,学生的“学”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在学生如何“学”上做文章,重在让学生“悟”,教师要多给学生时间“悟”。有道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其实,有好多知识不是讲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教师讲的少,就要精讲,把握好哪些知识需要讲,哪些知识不需要讲。在课堂上,教师如果滴水不漏,大讲特讲,反而会将学生引入迷魂阵里,教师应让出一些时间给学生“悟”。但是,教师要把握好学生“悟”的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总体水平,设计好“悟”的时间,不能只提一两个问题而整节课让学生一直在“悟”,这样,教师不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也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积极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应用、学会创造。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教无定法,贵要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就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四川省仪陇县永乐中学)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