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教育厅学生资助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和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建立起高校特困生一次性资助政策、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国家公费师范生教育、自治区师范生教育及农牧林水地矿类相关专业免费教育补助政策、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含基层就业、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勤工俭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概括讲就是“三不愁”:一是入学前不用愁。生源地信用贷款,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可向家庭所在的县级教育部门提出申请办理助学贷款,用于支付学费和住宿费;家庭特别困难的新生还可申请新生入学资助,用于支付入学报到的交通费和入学后短期生活费。区内生源学生可申请高校特困生一次性资助资金,分别获得5000、4000和1000元不等的资助资金。
二是入学时不用愁。入学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如暂时筹集不齐学费和住宿费,可在开学报到的当天,通过高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报到入学,缓交学费和住宿费。
三是入学后不用愁。高校对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学生和申请资助的其他学生,将全面客观地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资格和程度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精准资助。其中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为辅。如果就读的专业属于师范及农牧林水地矿类相关专业,可以获得含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补助的免费教育补助资助;如果在校期间或毕业后有意响应国家号召入伍服兵役,或毕业到基层单位就业、中小微企业就业以及自主创业,只要就业或创业满三年即可将在校期间的学费或助学贷款补偿或代偿。
这些招生诈骗手段一定要防范
一、诈骗手段
1、假冒招生人员,谎称有“内部指标”,能操作“低分高录”。招生骗子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声称与高校或招考主管部门的领导有“关系”,可弄到高校招生的内部指标等,要家长先付一部分定金。承诺只要愿意出钱,即使考生没上学校投档线,甚至没上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也能将其“操作”到相应学校读书。
2、混淆办学类型。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是多样的。招生骗子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等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希望就读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
3、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工作人员诈骗,声称有“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更有甚者,编造虚设招生机构,伪造各种公文,诱骗考生和家长。
4、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进行欺骗,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录取,有的声称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收取高额“定向费”。
5、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艺术生”、“预科生”招生政策,谎称“艺术生”、“预科生”招生不看分数线,声称交钱就可以入学。
二、防范提醒
1、招生投档录取工作全部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由专门的计算机系统按考生志愿和投档规则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
2、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跟普通高等教育有区别,考生和家长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定要通过区教育考试院指定的查询渠道(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热线96833513、区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各市地教育局招生办或其他自治区招生办指定的查询方式)进行录取信息比照验证,对招生高校的办学类型进行确认,避免上当受骗。
3、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达到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标准,还要参加高考,达到高校所在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布的相关规则择优录取。
4、“军校招生”、“艺术类招生”、“预科生招生”与其他普通高校专业招生一样,全部在当年《招生计划》中公布,由专门的计算机系统按考生志愿和投档规则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
5、考生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号、考生号、志愿信息、志愿填报系统账号、密码等信息泄露给别人,防止被不法分子诈骗利用。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