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教育文化

双湖县协德乡完全小学教师拉姆:用最美青春照亮孩子们的求学之路

2019年09月10日 09:2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分享到:    

liy99297_s.jpg

图由 自治区教育厅 提供

本网讯(记者 李海霞)那曲市双湖县,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冬长夏短,最低气温达零下40℃,含氧量只有内地的40%,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条件艰苦。这样一个听起来都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方,有人毅然选择扎根。有这样一位老师,2006年大学毕业后,选择来到这里的协德乡完全小学。她为了孩子选择坚守,为了信念辛勤耕耘。她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这里,也把最珍贵的时光留在了这里,把奉献教育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她就是拉姆,一位普通但又耀眼的人民教师。

改变传统备课模式 为教育教学质量作贡献

从来到双湖县协德乡完全小学教学的第一天,拉姆就发现这里的教育教学质量差,教学方法也比较陈旧,于是便暗暗下定决心要改变这里的教学现状。

她深知这里的课改不能按照现有的模式进行,必须想办法整理出一套全新的适合牧区的教育教学方案。为此,拉姆在全校展开调查,一段时间的调查后,她决定先从备课方面进行改变,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她说:“要先备好自己,再备好学生,还要备中有物。”她认为教师应充分研究学生的性格特点、天赋资质、兴趣爱好、学习心理、接受能力等。

在改变备课模式的基础上,拉姆又开始摸索如何让学生高效率地接受老师的授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此,她也有自己的看法:“课堂效果是检验教师水平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一节课的课堂效果都不好的话,那么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累赘。”就这样,她结合实际,将自己的教学任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她相信:“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不计较个人得失 给予学生父母般的关爱

13年的教学生涯,拉姆不计较个人得失,真心奉献。为改善学校条件,拉姆经常利用学生放学到宿舍休息的时间,修补损坏的课桌板凳,修整体育场不平整的地面,为孩子们上课解除后顾之忧。有时候,她甚至自掏腰包为学校购买一些工具和教学设施。

拉姆对学生好也是出了名的。无论谁遇上困难,不管是不是她班级的学生,只要找到她,她都全力帮助。让拉姆记忆犹新的是一名叫云旦平措的学生,其父亲去世早,母亲年迈多病,直到9岁才被村委会主任送到学校上学。当时的云旦平措性格孤僻,与同学相处不太融洽,甚至有过好几次逃学的行为。拉姆决定把他接到家中,同吃同住,上学放学都带着他,给予他父母般的关爱,甚至超越父母的关心。

拉姆担任班主任时,发现云旦平措认真负责、团结友爱,于是让云旦平措担任班干部。以往性格孤僻的云旦平措慢慢变成了人人喜爱的好学生,学习也有了明显进步,还被评选为学生会主席。遗憾的是,由于入学较晚导致超龄,无法参加内地初中班招生考试,这对于年仅15岁的云旦平措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除了鼓励和开导,拉姆又四处托朋友亲戚帮忙,最终让云旦平措进入了拉萨江苏中学就读。

开设兴趣小组活动课 践行素质教育理念

由于工作责任心强,基本功扎实,以及有目共睹的成绩,2011年,拉姆被推荐为该校教务副校长,同时兼任教务主任。2016年,她又被任命为校长。拉姆说:“怀着对三尺讲台的热爱,走上了教育岗位,坚持用爱心、细心、耐心浸润我的每一位学生。如今,走上了校长岗位,更深知肩上责任更加重大。”

2013年,拉姆在武汉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校长培训,她看到内地学校都设立了丰富的兴趣小组活动课,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回到学校后,根据学校师资、场地、器材等实际条件,她在学校开设了书法、舞蹈、足球、篮球、羽毛球、美术、骰子、藏式桌球、溜冰、滑板、刺绣、藏戏、田径、手工等兴趣小组活动课。这些兴趣小组活动课的开展,不仅帮学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展示的平台,使他们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做美的教师,育美的少年,办美的教育”是拉姆一生的目标。时间飞逝,日月如梭,拉姆在艰苦的牧区教育战线上走过了13个春秋,同时她也真正体会到了为人师者的艰辛与快乐。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