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教育文化

浅析阿里地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020年06月30日 09:5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任康元
分享到:    

高中历史是一门具有较强记忆要求的学科,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不仅需要对学生的历史知识进行培养,还需要使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了解社会的变迁,要求他们端正学习态度,不断提升自身的品质修养。

阿里地区在现代教学环境下属于一个教学的难点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历史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在进行学科教学时,存在一定的功利性。且部分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为学习是一件不重要的事情,这就导致学生在面对历史学习时无法将知识高效吸收。在调查中发现,阿里地区的高考历史平均成绩仅40多分,并且多年以来并不见提高。所以,在新形势的教学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需要针对阿里地区高中历史课堂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找到其中的教学难点,旨在为阿里地区高中历史课堂提供最佳路径。在对高中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教学时,不仅需要注重授课的艺术,更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引导,这样才能使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一步步提升。

一、高中历史在新课程视野下面临的挑战

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相背离。教学形式在开展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为教学内容服务。通过合理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然而,在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历史教学在进行教学方案改革时,其形式化较为突出,不利于学习共同体建设,不仅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还会导致课堂中有效的教学时间被浪费,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习规范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前预设与课堂互动存在失衡。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虽然大部分教师在课堂准备环节设置了一定量的课堂交流和互动,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在进行时间设置时,可能出现预留时间过长或过短的情况,而预留时间过短不利于学生讨论,预留时间过长则会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新课程视野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方案

(一)优化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学习共同体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历史课堂的实际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良好的教学环境还能使师生之间的隔阂得到消除。尤其是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更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教师需要摒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班级中建立平等的学习氛围,还需要与学生进行积极沟通和交流。

例如,在进行“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题的教学时,主要讲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的变化,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知识分子对于西方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入。教师在进行指导时,不能将单元内的内容局限于思想文化中,需要与近代中国反侵略以及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学习体系,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还能避免学生对知识进行被动式接收。

(二)关注学生差异,增强学习力量

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论基础知识会存在一些差异,尤其是在阿里地区这样较为偏远的区域。对此,教师在开展学习共同体建设时,需要了解这种差异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实现自我的平台,让所有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闪光点。为了保证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整体性,教师需要明确不同学生的差异,采用分层分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使每一位学生获得符合自身能力的教学方案,还能够在分层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

例如,在进行“从汉朝至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课题的教学时,其中讲述了从汉朝到元朝中央集权以及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明确了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这些内容在大纲版的教材中散布于4个章节的5个课时中,如果教师在进行指导时,仍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顺次讲解,很多问题将无法完整全面地讲述;如果教师对每个问题都详细补充,则又难以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就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度进行分类指导,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对多个内容进行了解,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仅仅需要了解一个课时内的基础内容,即从汉朝至元朝政治制度的内容即可。通过分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

总之,阿里地区在实施我国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时,需要明确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的弱项开展有效的教学,并将该教学理念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能大大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还能使阿里地区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拉萨阿里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