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高考已近在眼前,作为高考中的第一门科目,语文答题的好坏,对后面其他科目的答题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区高考语文试卷共分两类,即汉文班使用的全国III卷和藏文班使用的汉语文试卷。为帮助藏文班学生理清答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进而轻松应对高考中的汉语文考试,本人通过对近几年高考汉语文试卷以及带高三做题方法的研究,特作出如下思考和总结:
一、选择题。高考汉语文试卷的I卷中,选择题共有15道,每题3分,共45分。选择题的考查,重基础,并有适当的拔高。它所涉及题型的范围较广,考查知识点较碎,并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对学生联系相关知识点、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点的能力进行了考查。拼音、字形类题目所考查的字词大多为学生较常见却又容易忽略的字词,解题方法多为找出选项内错误拼音、音调或字词即可。判断句中词语的褒贬性类题目,若考生知道词语意思,则很容易判断出来,但是选项中的有些词语,学生并不一定都见过,这时候考生可结合具体的句子来判断。若句中含有支持、认同倾向类的词语出现,则该句中词语定为褒义词,反之则为贬义词。若句中有“但”、“却”、“反之”等带有转折倾向类词语出现,则该句中词语的词性定为一褒一贬。判断近义词、反义词类题目,有些选项中的几组词语或为同义词,或为近义词和反义词交叉出现,再或者有些词语之间并无必然关系,只要考生看清题目让选什么,再找出选项中干扰的那一组,答案自然不难选出。短语搭配类题目,考生可根据语感再从细节处入手,不难发现选项中搭配不当的短语。选词填空类题目,考生只需分析出同一空中几个词语的细微差别,再结合该空前后的相关提示词,答案也不难选出。有时,考生在实在束手无策时,可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选择各选项中,为该空提供的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也多不会出错。判断句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类题目,需将成语与句意结合起来看。考生如遇到不熟悉的成语时,可将成语进行拆分,先分析单个字的意思,再将其组合起来,可将成语意思揣摩个大概,再结合句意加以分析,答案自然也就可以选出。遇到选择关联词类题目,可看该空前后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或为条件,或为假设,或并列,或递进,或转折,或成因果关系,根据不同关系,选择相应的关联词即可。缩句类题目,只需按照 “主、谓、宾、定、状、补”等六个组成部分将句子进行拆解,再保留主谓宾即可,但有些情况下,考生需注意双主语或双宾语这种形式的存在。句式变换类题目,需根据要求再原句的基础上加以变换,陈述句变疑问句或祈使句或感叹句,可根据具体方法加以变换后进行选择,肯定句变否定句需保证句意不变,将其中的肯定部分转化为双重否定再加以判断即可。判断修辞类题目,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对偶、借代、反问、设问等。不同的修辞需结合其具体特点加以判断。其中,考生需特别注意的是排比与反复之间的区别,个别时候,考查比喻这类修辞时,会有以物喻人的情况的出现,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等,考生也要注意。标点题常考的形式也较多,遇到书名号与双引号的区别使用时,考生需注意书籍、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类名字均用书名号,主题之类的则要用双引号。同时,书名号与书名号之间不能添加任何标点符号。遇到考查说话的几种形式类题目,考生需注意冒号与顿号、句号的区别使用。遇到考查省略号的使用时,考生需注意省略号与等字是否同时存在。遇到考查分号与句号的使用类题目时,考生需注意构成排比类长句的句末须有句号的出现,中间单个完整的分句之间则要用分号。考查问号的使用类题目,需根据句子的语气来判断是否需用问号。遇到考查病句类题目,考生需注意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缺主语或宾语)、成分多余、句式杂糅、歧义等情况的出现。遇到句子排序题,考生需注意前后句子之间的衔接要紧密,句首出现连词、转折词等句子多不能将其作为首句。诗词名句类题,多考查课本中出现过的诗词,考生在选择时,要看诗词名句的出处以及该诗句与作者的对应是否恰当再进行选择。
二、文言文阅读。作为高考汉语文II卷的组成部分,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为断句和文言实词释义共两道题,每题3分,共6分。遇到文言断句题目,考生需先通读文段内容,联系上下文揣摩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之前老师讲过的常出现在句首或句末的文言虚词及一些表示说话类的词语,以及文段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职等词语,都可以作为文言文断句的依据。如,常出现在句首的文言虚词有“若夫、至于、于是、虽然、是故、已而、夫、焉、盖、惟”等,多出现在句末的文言虚词有“矣、焉、乎、耶、也、哉、夫”等,表说话类的词语“曰、道、言、云、语”等,在它们之后大多可断句。同时,若在文中遇到“不亦······乎?”“······之谓也。”“何······为?”“何······之有?”等固定句式以及较为对称的句式等,都可相应地断开。文言实词释义类题目需要考生在大致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将所给选项内实词的意思代入翻译。若翻译得通,则该实词释义正确,若翻译不通或翻译较为别扭时,则该实词释义不当。
三、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共两篇,由选择题与简答题两类题型组成,共39分。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分析文章的能力、运用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和概括整合的能力。在历年的高考分析会上,作分析的老师都会强调:“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想。”因此,准确解答高考阅读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在审清题目的基础上,带着问题中的关键句、中心词等在原文中找答案。遇到段落阅读和细节确认类题,考生只需看清问题,然后带着选项在原文中找答案,看该选项中出现的内容在原文中是否有所涉及即可。文章总体情感倾向把握类题目,考生需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看作者的态度或褒或贬,或支持或反对或中立即可。涉及段落问题简答类题目,考生需在题目中找到“题眼”,看作者围绕什么进行发问,再在原文中锁定“题眼”所在位置,答案基本在其前后。文体判断类题目,若考生无法判断其文体,可结合前后题目的发问方式如“中心论点”“论证方法”“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等进行判断。散文、小说类文体,考生可根据文章有无完整的故事情节进行判断。遇到写作特点分析类题目,考生可围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加以分析。遇到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考生要结合文章中涉及到的具体事例或细节对人物加以分析,需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不能上来就是“善良、勤劳、淳朴、热爱生活”之类的泛泛而谈。涉及文章主旨把概括题目,考生要从文本的客观实际出发,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去把握,切勿先入为主或脱离文本实际去主观臆断。
四、作文。高考作文常被戏称为“戴着镣铐舞蹈”,既有难度又有挑战。它在整份试卷中占有2/5的分数,是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由于高考作文多为材料作文,且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多要求在600字以上。因此,在作答的之前,考生需要多读材料,吃透中心。作答时,我将其概括为“三新一意”。首先,要紧扣材料,立意准确,清晰明了。其次,题目新。选择题目时,尽量要响亮且简洁明了,让人观其题知其意,同时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三,格式新。若考生能绕开平铺直叙类传统格式,选择写题记类或小标题类作文,并在文章或段落开头引用两三句名人名言或使用排比类句式,可增强论证力量或语言的气势。同时,结尾处要么点题,卒章显志;要么描写抒情,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样都会收到不同于传统作文的效果。最后,选材新。考生在写作时,建议选用三则或三则以上的新鲜典型材料,并注意材料之间的衔接,在每则材料的结尾若能点出中心,使其“三点成一线”。这样的文章才是在完整基础上的创新,更能吸引改卷老师的眼球,进而取得高分。
以上为本人关于高考汉语文答题技巧的几点思考,希望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能够有所帮助。望各位考生在高考汉语文考试中能够调整心态、沉着应对、灵活作答,并预祝各位考生取得理想的成绩。(拉萨市第四高级中学秦斌斌)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