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都市实验小学“未来教室”里,语文老师孙亚洁正手持平板电脑与同学们一起探讨课文内容。随后,她通过平板电脑里的小程序及时进行课堂知识小测试,直观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利用互联网、多媒体进行授课,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总体的课堂效果也提升了很多。”在昌都市实验小学教师孙亚洁看来,在“未来教室”上课,有声音、有视频,课堂形式更加灵活有趣,学生可以通过操作平板电脑来跟老师进行互动,“他们对这种学习方式比较感兴趣,达到的效果也会更好。”
作为实验小学电教中心的负责人之一,孙亚洁告诉记者,“未来教室”可同时容纳60名学生上课,老师在提出教室使用申请后,只需提前将课堂所需各类素材上传至平台,操作简单又方便。
自2018年投入使用后,昌都市实验小学“未来教室”就深受老师和学生们的喜爱。昌都市实验小学老师王拥喜就喜欢在“未来教室”里给同学们上《道德与法治》课,“小学阶段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十分重要,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样的人。这堂课如果光靠嘴上讲,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在‘未来教室’里通过平台借助一些小游戏晋级的方式,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设定的教学目标也更容易达成。”
“我们都特别喜欢在‘未来教室’上课,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很生动,小游戏测试知识点的方式也让我们有了记住更多内容的想法,希望能多给我们安排这样的课程。”昌都市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陈心妍说。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昌都市实验小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挑选4名教师担任智慧教育培训讲师,深入开展信息化培训。全校一百多名教师从中受益,教师使用新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作为昌都市智慧教育的一部分,“未来教室”有利于让学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础知识点的学习,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学生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电子书,能在任何时候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
在昌都,像昌都市实验小学这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校园管理和日常教学的学校还有很多。据昌都市教育局电教馆负责人介绍,昌都市智慧教育项目通过建设教育云数据中心、远程双语教育综合平台、区域学前双语教育公共平台、区域网上阅卷与分析评价系统、教育城域网、平安校园、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远程同步课堂等软硬件设施,弥补了昌都市教育系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短板,提升了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以网络手段带动教育资源从优质地区向薄弱地区辐射,为边远学校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促进了昌都市教育的均衡发展,全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全覆盖。
据记者了解,智慧教育只是昌都市运用信息技术推动社会管理模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缩影,自2017年成立专班推动智慧昌都工作以来,昌都市在公共安全、医疗教育、电子政务等多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累计完成投资已达5.36亿元,未来昌都将向着建设为民服务更便捷、城市治理更高效、网络空间更安全的新型智慧城市迈出更坚定步伐。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