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教育文化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信息科技学习兴趣

2020年08月13日 10:4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罗桑
分享到:    

21世纪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在信息社会中得以生存竞争的基本能力。培养21世纪的信息人才,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是当今教育领域面临的紧迫任务。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历史性的重大任务,做好教育信息化的开路先锋。该如何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让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我在最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

一、优选教学方法,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乌申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法。建构主义强调创设有利于学习者意义建构的情境并使学习者进入情境,当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时,更要注意运用形象法教学。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时,大都怀有一种既畏惧又好奇的心理,我抓住这一契机先提出问题:“你见过计算机吗?”“计算机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接着我再利用教学演示光盘,通过观看,学生产生了“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动画、编辑声音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比喻教学法。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很难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名词术语的概念,既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且能深化理解和记忆。例如在介绍文件名的知识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为何要由基本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我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文件的基本名就像我们人名(如扎西),这个人名可能有很多,但加上一些限定(如三年级一班的男同学),就把扎西限定在‘三年级一班男同学’的范围内,和其他的‘扎西’就有区别了。扩展名就像这一限定,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诸如此类的比喻,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名词术语,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游戏学习法。电脑游戏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教学用的游戏必须寓教学内容、知识技能于其中,而不是单纯的游戏。我在教学中试着引入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例如小学生刚开始操作鼠标显得极为笨拙,我在讲解完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双击、拖动)后,就让学生玩起了“纸牌”游戏,在翻牌的过程中,学生熟练了单击操作,在移动位置时,又巩固了双击和拖动操作。这样一来,学生在游戏中有效练习了所学技能,还能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二、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协作学习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在协作互助学习方面,我一般常采用如下三种方法:

小组组合。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人数为4到5个,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互相配合,共同进步;另外组与组之间还要进行“较量”,互相促进。等各小组度过磨合期后,再根据组内成员的学习能力情况作适当调整,以平衡各个小组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我让同组的两个学生配合,一个同学操作时,另一个同学帮助指正错误。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训练的同时,挑选成绩好的学生巡视检查组内同学的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学生之间语言贴近,沟通更有效果,互教互学,使知识掌握得又快又好。练习一阶段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好胜心,自觉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

全班展示。在全班范围的展示交流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协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展示交流,既让交流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把自己的作品思想表达出来,又让其他学生分享学习成果,获得借鉴、帮助和提高。如当学生完成作品时,要求部分学生向全班展示他的作品,并讲述制作该作品的意图、过程、采用的方法等,其他学生对作品予以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受到的启发等。通过这样的展示交流,为学生作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带来很大的帮助。

个体间即时即兴的交流研究。小组组合和全班展示这两种协作学习方法是在教师的教学调控或要求下进行的,而个体间的即时即兴交流研究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自发表现。很多学生都具有表现欲,所以我非常重视这种协作学习形式的培养。这样的探究,学生的发现可能是不全面的,但可以取长补短,发挥学生即时即兴交流的习惯,互相把知道的方法交流展示,探究性学习便更容易取得成功。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提高学生不断学习的兴趣

评价指标内容的全面化。信息科技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术、信息处理能力、信息道德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能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收集和提取信息,形成基本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制定过程性评价内容时,除了考虑传统的双基外,还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与应用能力、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改变与进步等列入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的全程化。评价指标的全程化,就是要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就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规划转变为对“教—学—评价”过程的设计和规划,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据此分析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促进作用。它的功能不再局限于证明教学的成果和质量,而是更有效地发挥激励导向和反馈、矫正的作用。

评价指标形式的多样化。由于我们评价指标的多元结构,所以在评价不同性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我们的评价指标也应该有所不同。对知识、技能这些客观性较强的评价指标,采用作品分析等较为直接的信息手段来完成;对一些信息较为内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的评价上,则较难简单地用数字反映出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因此以描述性的定性评价指标为主,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档案袋等方法来进行;对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较为外显信息的评价上,则可以较为直接地记录。在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教学目标上,我们应该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合适的评价指标来进行。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指标的实施上,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因为在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组织教学中,如果评价的主动权只掌控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很难发挥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就很难显现;而且,学习过程性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设计、准备和课堂教学中,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进来,形成一个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的多元评价体系,为学生学习的促进和发展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才能为培养21世纪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完成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

(作者单位:谢通门县教育局教研室 )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