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教育文化

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杨小凡:“教育教学向促进民族团结靠拢”

2020年09月23日 09:2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记者 索朗琼珠 次仁片多
分享到:    

2018年12月,自治区主席齐扎拉视察南通西藏民族中学时,对学校的办学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早就听闻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办得好,这次看过以后,觉得学校办得比听说的还要好……”

走进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发现如此高度的赞誉,源于这所学校的“领头羊”杨小凡的坚守与执著。

坚定信仰,牢记使命,构筑强大精神支柱

作为学校党委书记,杨小凡高度重视学校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和思想引领作用。通过组织开展岗位廉政教育、党员示范岗等一系列活动,学校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校4个党支部全部成功创建“五好”党支部,学校总党支部被评为“南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杨小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了“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西藏人民满意教育”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和“情系高原雏鹰”师生结对等活动,增强了广大教职工从事民族教育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学校教师群体被评为“感动南通”教育群体和南通市优秀教师群体;多名党员干部获得“感动南通”教育人物、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杨小凡于2015年被评为“南通市廉政勤政好干部”。

锐意改革,创新发展,书写一流教学业绩

“十三五”期间,杨小凡创新思路,丰富内涵,倾力打造的德育课题《家国情怀,民族认同——内地西藏班(校)“家文化”德育课程创新建设》,获江苏省2016年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通过前瞻理念和实践创新,为内地西藏班(校)构建德育课程新体系、打造特色办学新路径、创设认同教育新理念。

在他的推动下,“我在南通有个家”藏汉亲情结对活动受到了中央领导的关注,教育部民族司和西藏教育厅在全国推广该校德育教育的成功经验。同时,积极创新设计新的系列德育品牌——“我在南通传递爱”“我为国家尽份责”高原雏鹰感恩社会主题活动,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创新举措,学校也成为首批十个“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基地”之一。

在教学管理上,杨小凡率先提出并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导学案”教学模式,制订《南通西藏民族中学深化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从创新教学模式、调整教学策略、开发校本课程、实施学分管理、构建评教体系五个方面作了科学论证和明确规定,逐步构建课堂教学高效益、学生学习高效率的良好格局。

同时,在全国内地西藏班中率先提出并实施学分制管理,试行分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使学校在育人模式和办学特色方面有了新突破,中高考成绩斐然。学校在蝉联“南通市文明单位”的同时,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自觉担当,主动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我深知一切工作要向促进民族团结靠拢,不仅要注重教学质量,更要让民族团结这个永恒的主题在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延续、传承。”杨小凡说道。

近年来,他受邀在全区各级各类教育系统中作了近10场教育教学讲座,并致力于研究探索教育援藏的新形式——合作办学模式。为此,他多次驻扎雪域高原,并在拉萨、林芝、日喀则、昌都、阿里等市地广泛开展调研,筹划协调与西藏区内9所学校合作办学的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极大进展。

目前,他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全力推进以党建融合、课程开发、智慧教育等十大中心为重点的高品质学校建设框架体系建立中,这一举措将打破部门界限,重构开放、多元、融合的学校管理新途径,为援藏教育提供更多的智慧与方案。

责任编辑:德吉央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