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在校园与学生交流。
张宇在给学生上体育课。
尽管已从山东省济南西藏中学毕业十几年,但四郎卓嘎依然怀念在济南过年的日子。一到藏历新年,同学们会穿着藏袍,在彩色花纹木盒里放满炒麦粒和酥油糌粑,再插上青稞穗和酥油制成的彩花,做成表达祝福吉祥和五谷丰登寓意的“琪玛”,还要给老师献上哈达……
在学生们欢度藏历新年的时候,有一个人总会特别忙碌,给学生准备各种藏族美食,送上各种小惊喜。在孩子们眼中,他是老师、是朋友,也是亲人,更是那个一直在背后默默陪伴着他们的“宇哥”。
在民族教育岗位上工作了大半辈子,从体育老师到山东省济南西藏中学副校长,张宇觉得,自己30年来就做了一件事:为一批批在济南求学的藏族孩子准备了一个温馨的“家”。
爱“操心”又爱“钻研”的体育教师让藏族孩子的运动天赋得以充分展现
5月4日,“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登山队员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西藏登山队主力队员旦增罗布再次作为修路组队员率先登顶。
旦增罗布还有一个更加广为人知的汉族名字——济南。
“刚到济南西藏中学,我的成绩特别差,一度想退学回家,是张宇老师发现了我的足球天赋,并给我信心,鼓励我刻苦学习。济南西藏中学就是我的家,我爱济南。”
“看到毕业的学生活跃在高中班的校队里、活跃在西藏当地各级业余足球赛中,济南西藏中学校友队成为西藏日喀则靓丽的风景线,这就是当老师最大的幸福。”张宇告诉记者。
时针回拨至1992年,当张宇第一次走进西藏中学校园时,心里充满了不安与迷茫。然而第一天上体育课,张宇就喜欢上了孩子们。“孩子们非常淳朴,下课后会围在你身边问这问那。”张宇告诉记者,要想尽快了解孩子的喜好,就要多和他们在一起。
于是,西藏中学的校园中,经常会看到张宇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打篮球、踢足球、做朋友。就是这种软磨硬泡的笨办法,让张宇很快赢得了孩子们的“芳心”。
在教学中,张宇是一个爱“操心”又爱“钻研”的人,他发现,西藏中学的孩子们身体素质较好,并且热爱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他便招募学生组建了篮球队和足球队,让喜欢这两项运动的孩子有了更多发挥自己潜能的舞台。
“感觉张宇老师就像‘永动机’一样无休止,永不知疲倦。”这是学生们给张宇送上的评价。那个时候,训练只能是挤时间、抽时间进行,常常早晨5点多张宇就来到了学校,为带领学生进行训练做准备,周末和节假日也都和学生奔跑在训练场上。
经过张宇与全体体育组老师的共同努力,学校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均成为不可小觑的队伍,西藏孩子特有的运动天赋也得到了充分彰显。
始终将学生的事儿当做“头等大事”让藏族孩子在济南有了温暖的“家”
从2007年担任总务处副主任,到后来成为分管总务和生活工作的副校长,张宇始终将学生能够穿得暖、吃得香、住得好作为“头等大事”。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张宇几乎一年到头、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忙工作、陪学生。别的学校有寒暑假,别的老师有周末、有节假日,但是张宇没有,因为每一天都有藏族孩子在校园里生活、学习。
一年365天,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早晨起床后,张宇的第一件事总是到学校转一转、看一看。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在学校里比待在家里更踏实。
平时,他进课堂、查宿舍、看食堂,安慰想家的孩子,鼓励受挫的孩子,给生病的孩子端汤喂药。夜深人静时,他还会到学生宿舍转转,嘘寒问暖,教这个同学叠衣服,给那个同学盖盖被,关上这个宿舍的灯,掩上那个宿舍的门。这样的事,张宇做了一届又一届,感动了一届又一届学生。
“刚来时,我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藏族孩子管老师叫‘爸爸妈妈’,后来才懂得,孩子们十一二岁就远离家乡亲人,从洗衣吃饭,到谈心疏导,生了病是老师陪护,受了委屈是老师开导,住校4年,这里是故乡、是家,而我要做的就是让这个‘家’更宜居、更温馨。”张宇说。
15年来20多次往返西藏陪伴一批批学生走过“幸福路”
2007年以来,20多次往返西藏,每次单程至少40多个小时,不知不觉间,张宇已经成为学校往返西藏次数最多的老师。然而,提起第一次送藏族学生返回西藏,张宇依然记忆犹新。
“那个时候,没有组织学生集体返回西藏的经验,一切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将路上可能发生的事情都考虑到,再出行。”张宇告诉记者,他提前两周便开始做各项准备工作,最开始带学生返藏,两天的饭都需要自带,并为学生规划好先吃什么、后吃什么,“后来发现带饭不如餐车订餐,于是就提前和铁路部门做好各项沟通,根据孩子的喜欢制定好菜单,手机里现在还存着7个餐车负责人的电话。”“到西藏接学生,张宇是第一批去的,送学生返回西藏他也是第一批,就是想体验行程中有什么困难,为后续同志解决难题。”学校校长郭永军告诉记者,其实,进藏做家访工作是比较辛苦的,既要克服高原反应,还要应对路途上的各类特殊情况。没有对民族工作的大爱,没有对藏族学子的情怀,这项工作很难一以贯之地坚持下来。
就这样,连续十几年,每到返藏和接新生季,张宇从购票、联系车辆,护送到北京,再到最后送至拉萨,都是全程精心组织、周密策划,确保旅途安全。十几年的接送任务,未出现任何问题。“一生必去西藏”这可能是旅游爱好者的毕生愿望。可对于西藏班的工作者来说,这只是他们必须完成的任务。20多次的西藏之行,张宇没有旅游者的心境,只有一份责任和使命。
“我们把孩子们从西藏一路接到济南,悉心培养,又一路护送回到家乡,沿途的这条青藏铁路,不仅仅是天路,也是一条幸福路。”张宇说。
没有一届亲学生却有一批“亲学生”无声陪伴是他给学生最长情的告白
30年来,张宇陪伴与见证了西藏中学的变化,“在这里工作,是要有一点情怀的。这种情怀就在我们的每一节课上,在我们和学生共同走过的山水、我们一起吃过的饭,在病房里守护他们的不眠之夜里,在春节、中秋、节假日的陪伴中……”
2020年1月23日中午,西藏中学发布“招募令”,招募校园全封闭管理在校24小时值守人员。张宇第一时间报了名。
“作为分管总务和学生生活的副校长,我对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太了解了,而且在这个特殊时期,我更不能离开他们。”张宇说。
就这样,张宇在封闭的校园里坚守了68天,平均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将学生的吃穿住用安排得井井有条。
“为了让我们吃得好,而且又营养丰富,张校长经常与我们交流,问我们最近最想吃什么?什么口味的?菜品可以吗?每次交流完,第二天我们就能吃到自己想吃的菜品了!”学生白玛康珠说。
2022年3月底,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张宇再次第一时间组织和参与到封闭管理团队中。45天的时间里,他一直陪伴在学生们身边,每天早上6:00,这种陪伴就开始了,早上起床、内务整理、早餐、卫生、下午活动、晚上自习,都能看到张宇忙碌的身影,这种陪伴也成为他对学生最长情的告白。
三十年的民族教育工作瞬间即逝,看着一批批学业有成的学生毕业,看着他们一步步成为西藏建设的栋梁,张宇无比自豪。现如今,看到学生的孩子又考到了西藏中学,张宇经常感慨地说自己老了,也会有一点遗憾地说:“三十年了,我没当过班主任,没有一届亲学生,但我觉得每一个西藏中学的学生都是我的‘亲学生’。”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