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教育文化

拉萨市城关区娘热小学着力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2022年08月04日 10:2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1.jpg

图为娘热小学藏戏兴趣班的孩子参加拉萨市相关演出活动。

2.jpg

图为娘热小学藏戏兴趣班的老师在授课。

3.jpg

图为娘热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4.jpg

图为娘热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5.jpg

图为藏戏兴趣班的学生在庆“六一”活动中表演藏戏。

6.jpg

图为娘热小学组织开展藏文黑板字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7.jpg

图为在藏文书法比赛中获奖的学生们合影留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而学校则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沃土。

多年来,拉萨市城关区娘热小学将藏文化教育作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先后推出藏戏、藏文书法等特色教育,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并先后获得“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自治区级非遗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走进娘热小学藏戏课堂,《八大藏戏》介绍、藏戏主题艺术墙、藏戏服装展示等内容应有尽有,传统藏戏中的伴奏乐器皮鼓、铜钹则安静地在排练厅里等待着孩子们的触摸。

自2019年开始,娘热小学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充分利用娘热民间艺术团的良好资源,相继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藏戏、朗玛、卡尔鲁的基本动作编排成学校特色教育,在全校各班级进行推广。

娘热小学藏戏辅导教师加央次仁说:“我们学校从2018年开始打造这个藏戏大厅,当时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藏戏爱好。现在,我们也把藏戏教育纳入常规的教学当中,借助课后服务平台,每周开展1到2次藏戏教育课程。”

“在奶奶的熏陶下,我从小非常热爱传统文化,从三年级开始我就加入了校舞蹈队,到现在已经有3年时间了。在这3年里,我学习了藏戏、朗玛,最近还学习了卡尔鲁,在学习过程中我被传统文化深深地吸引了。作为一个小小的传承者,应该把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娘热小学学生旦增卓玛说。

据了解,娘热小学藏戏兴趣班总共有120余名学生,通过学校的培养和孩子们的不断努力,孩子们经常参加校内外举行的各项演出活动。下一步,藏戏兴趣班还将拓展朗玛、堆谐等传统民族舞蹈教育,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浸润成长。

娘热小学的书法室内,与藏戏课堂的热闹氛围截然不同,刚刚入门藏文书写的一、二年级小朋友正握着笔,在“墙星”书写板上安静、认真地书写着藏文。来自拉萨市文联书法家协会的藏文书法家指导着孩子们的握笔姿势、书写习惯,学校的藏文组老师也在一旁认真学习听讲。

娘热小学藏文书法指导老师巴桑多吉说:“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提升孩子们对藏文书法的兴趣和书写水平,首先要提升我们教师队伍的书写水平。每周五上午,我们都会邀请书法家协会的老师来指导全校的藏文教师,之后,我们再把好的作品和自己学到的知识带到学生当中去一一指导。”

记者了解到,娘热小学书法室只能容纳50名学生,因此,学校将现有班级作为主要书法教学基地,每年组织书法比赛,评选优秀个人、优秀班集体等奖项,并将优秀书法作品汇编成书,以此激发学生对于练习书法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我们学校组织过几次书法比赛,还选取了一些较好的作品装订成书,发放到每个班级供学生们参考。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在书上看到别人的照片和书法作品时,能够激发他们对书法的兴趣和书写的积极性。现在,参赛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娘热小学副校长拉巴介绍,在教育改革以及学校“双减”工作和课后服务的背景下,娘热小学积极探索,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设了藏戏、藏文书法、校园足球等三大特色板块。2019年,拉萨市文联、曲艺家协会以及书法家协会分别授予娘热小学曲艺、舞蹈、艺术教育培训基地和书法教育培训基地称号,极大提高了师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前,学校特色教育已成规模,成效显著,既传承了优良民族传统文化,又丰富了我校学生的课余生活。我们将继续做好教书育人以及非遗进校园工作。”拉巴表示。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们进一步感悟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自觉延续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学校将传统文化纳入教学,既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又提升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也更好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图/文 记者 刘琳琳)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