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饮食行为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岁至6岁是幼儿主要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幼儿阶段需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生活中,幼儿在进食过程中往往存在挑食、偏食以及不专心用餐等现象,家长以及幼儿园教师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习惯进行矫正十分必要,使其能够在家长以及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饮食意识,进而形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一、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表现
(一)挑食偏食。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主要表现为挑食和偏食。孩子只吃自己喜欢的东西,讨厌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挑食和偏食都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产生多种不良影响。正处在发育期的幼儿,应保持均衡营养摄入,要求蔬菜、水果、肉类都要吃。有些孩子只吃肉或只吃蔬菜,都会导致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等不健康问题。
(二)进餐不规律。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不仅表现为挑食和偏食,还表现为不规律地进食。比如有些孩子因为晚起错过了早餐,常常是早上十点左右或更晚吃早饭。早餐、午餐间隔时间太短,会直接导致午餐减量,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幼儿营养跟不上的状况。另外,幼儿进食不规律问题也比较突出。比如有的一天用餐四五次,有的一天则只用餐一两次,长期如此,幼儿的饮食规律将会被破坏,导致其肠胃功能紊乱,这也会影响幼儿健康成长。
(三)不专心进餐。在进食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导致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小孩子都比较贪玩,在进餐过程中经常出现边吃边玩的现象,这样会滋生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有些孩子在吃东西时,会因为看卡通片而延长吃饭时间;也有的会因为在吃饭的时候痴迷于玩玩具而中断进食。延迟进食和中断进食对幼儿的身体健康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矫正
(一)为幼儿进行科学配餐。要想纠正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首先要做的就是科学配置幼儿膳食。合理搭配幼儿膳食,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更是每个幼儿父母的责任。具体来说,科学饮食既要保证营养均衡,又要保证菜肴的多样性。在幼儿发育过程中,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摄入,包括脂肪、蛋白质以及相应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水和碳水化合物等。其次,在食物配置中,要做好如下几个结合:主食的粗细结合;牛奶和饼干、汤、米饭以及粥的结合;豆类食物和肉食的结合;水果和深色、浅色蔬菜的结合。
总之,通过合理的食物搭配和营养摄入,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幼儿良好发育打下坚实基础。
(二)引导幼儿按时专心进餐。要想纠正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在做到科学合理膳食的同时,要引导幼儿掌握基本的用餐习惯和礼仪。比如孩子在家里吃饭时要关掉电视机和游戏机,监督孩子在吃完饭后再看电视或玩游戏。要注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早睡早起、按时吃饭等。在幼儿进入幼儿园后,老师要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在就餐过程中,对仍在玩耍的孩子要进行耐心教育,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专注吃饭的餐具和食物造型等加以引导,让其在聚精会神地吃饭中慢慢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结语
总之,幼儿时期是个体生命发展的初始阶段,同时也是其形成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良好的习惯形成是一种潜意识的体现,因此在日常生活以及幼儿园教学中需要引导幼儿逐渐学习正确用餐,并将其转化为潜意识,进而为后续形成良好饮食习惯奠定基础。父母和幼儿园不仅要注重孩子的膳食营养,更要注重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对其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要持续矫正,共同为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日喀则市萨迦县幼儿园)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