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教育文化 > 园丁笔记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记林芝市米林市中学校长德吉卓嘎

2025年09月11日 10:2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王珊
分享到:

在林芝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教育工作者——她用二十载光阴书写“教书育人”的初心,用满腔热忱为孩子撑起通往未来的蓝天。她,就是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林芝市米林市中学校长德吉卓嘎。

德吉卓嘎的教育梦,始于童年时的“被照亮”。她的童年伴着雪山脚下的崎岖山路:家庭条件艰苦,学校离家足有十余里,每天天不亮就要背着干粮徒步上学,寒冬里冻得通红的双手,是她对求学最初的记忆。“若不是遇到那些好老师,我或许早就放弃了。”回忆过往,德吉卓嘎的声音总是带着暖意。小学时,班主任桑珠老师是改变她人生的“光”——彼时因家庭负担重,她萌生了辍学帮家里干活的念头,桑珠老师察觉后,不仅每天陪她走一段放学路,还常常把自己的饭票塞给她,“读书才能让你走出大山。”正是这份温暖,在她心里埋下了“成为好老师”的种子,也让她暗下决心:未来要把这份爱传递给更多孩子。

2006年,从西藏大学师范专业毕业的德吉卓嘎,毫不犹豫地选择奔赴教育资源最紧缺的基层——那曲地区巴青县巴青乡小学。这里平均海拔4600米,冬季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教室的窗户常常结着厚厚的冰花;交通不便,到县城买菜要开车两个小时。当时的校长才噶已在巴青乡小学任教30年,他把家安在学校,每天第一个到教室生火炉,最后一个检查完宿舍才休息,自己省吃俭用帮孩子垫付学费。“才噶校长的坚守,让我明白什么是教师的使命和担当。”德吉卓嘎更加坚定了为高原教育奉献的信念。

2018年,德吉卓嘎调任林芝市米林市中学校长。面对这所涵盖汉、藏、珞巴、门巴等多个民族学生的学校,她深知“办好教育,不仅要教知识,更要育新人”。上任之初,她便牵头推进管理革新,把“党建引领”作为学校发展的“定盘星”:成立党员教师先锋队,开展“党员示范课”“一对一帮扶”活动,让党员教师成为教学和德育的“领头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日常,每周开设“民族团结故事会”,组织学生制作民族手工艺品、编排多民族语言节目,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扎根孩子心中。

在教学质量提升上,德吉卓嘎更是下足了功夫。她结合学生实际,提出“一严三定六备”教学要求:“严”抓课堂纪律,“定目标、定内容、定方法”明确教学方向,“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备辅导、备评价”细化教学环节。短短几年,学校的教学成绩大幅提升,中考升学率从原来的75%提升至92%,越来越多的边疆孩子凭借知识走出了大山。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德吉卓嘎同样不遗余力。她深知,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便积极联系当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把木碗加工、珞巴竹编、藏文书法等非遗项目引进校园,开设“非遗兴趣课”,让学生跟着传承人学习竹编技巧、藏文书法;组织“非遗文化节”,邀请家长和村民一起参与,让传统文化在校园内外“活”起来。

如今,已年过四十的她,依然每天最早到学校,最晚离开,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只要孩子们需要,我就会一直坚守在讲台前。”德吉卓嘎说,她的梦想很简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责任编辑:唐朕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