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清明节气。“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医生建议,清明前后,可从情绪管理、饮食调整、适当运动等入手调养身体、预防疾病。
顺时调节,平和心气。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未病科医师夏雪表示,过度忧思会影响肝气生发,如因清明祭扫引发哀思,可通过室外踏青、听音乐、冥想等方式转移注意力、舒缓情绪。“经络调养也很有效,可按压位于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凹陷处的太冲穴疏肝理气,按压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的大椎穴扶阳气。”
饮食适度,柔肝健脾。清明时节,青团等传统饮食和野菜等时令蔬菜受到人们欢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主任医师刘丽提醒,过量食用糯米制品易导致胃肠蠕动减缓,引发腹胀、嗳气,建议每天食用青团不超过2个,搭配饮用温热茶水可帮助消化;踏青采摘回的野菜应清洗彻底,充分焯水后食用;少量多次食用春笋、菠菜等时令蔬菜促进肠道蠕动,适量摄入山药、小米等甘味食物健脾养胃,少食冷饮以免助湿生痰。
运动柔缓,避免大汗。清明前后湿气渐重,久坐久卧易致气血不畅。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老年病科主治医师刘爽建议:日间每坐卧1小时,应起身活动至少一次;可选取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柔缓运动舒缓身心,避免剧烈运动出汗耗伤阳气;外出运动时,应注意颈部大椎、腰部命门、腿部三阴交等穴位保暖。(记者 高爽)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