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那曲市色尼区城区全景。
图为那曲羌塘草原上的野牦牛。
图为在风雪中巡查的警察。
图为参加牧民丰收节的群众。
图为美丽的班戈县圣象天门景区。(本版图片均由本报提供)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那曲市在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那曲实际的发展路子上阔步前进,在广袤的藏北草原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取得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民生大幅改善、生态保持良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显著成就,掀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在全面建成小康那曲进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2.9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71.41亿元,增长了5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85年的5404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29.08亿元,增长了5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0年的640.75元增长到2020年的41635元,增长了65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0年的175.55元增长到2020年的13651元,增长了78倍;三次产业的结构从1990年的85∶1∶14调整为12.5∶31.7∶55.8。那曲经济社会保持了迅速发展势头,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那曲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守护好那曲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坚实;稳步推进藏西北羌塘荒漠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保护工程、怒江源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工程。积极推进极高海拔生态搬迁;那曲城市科技种树实现突破性进展。嘉黎县列入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创成13个自治区级生态乡镇、470个生态村。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4+6”扶贫举措,全力攻克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十三五”期间,累计减贫31907户137033名贫困群众,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22.7%降至0%,1173个贫困村(居)全部退出,1个贫困县、10个深度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基本消除绝对贫困。易地扶贫搬迁12654户50335人,建成产业扶贫项目404个,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稳步实现。聚焦“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坚持扶贫扶智和扶志相结合,凝聚社会合力,民生兜底网络逐步织牢。坚持既“管肚子”又“管脑子”,从思想深处拔掉贫困群众“穷根”,激发群众依靠双手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
“十三五”期间,全市应届高校毕业生累计就业8727人,就业率94.9%。完成技能培训44310人,就业率51.1%。农牧民转移就业36.21万人,增收31.16亿元。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7个县人民医院创建等级医院,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和医疗人员分别为3.82张、2.64人。农牧区医疗制度和城乡居民免费体检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达到64.3岁。建成全区首家高海拔医养结合中心,建设养老服务机构和救灾仓库。
如今,“三横四纵四通道”的公路交通网框架初步形成,“县县通油路”目标基本实现,乡镇通畅率、建制村通畅率分别达100%、71.78%。实施“三区三州”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主电网实现11县(区)全覆盖,群众用电覆盖率达85%。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30.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县、乡、行政村通信信号覆盖率均达100%,县、乡宽带覆盖率均达100%,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96.8%。那曲镇主城区建成面积由2015年的13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7平方公里,城南、城北新区建设初具规模。
那曲市推进“一乡一社”“一村一合”产业布局,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540家,辐射带动农牧民32.29万人。文化生态旅游业、民族手工业、藏医药业、矿产业加快发展,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主要内容覆盖城乡的网络体系基本形成,那曲市级电商中心与淘宝、京东平台进行对接,初步实现在线试运营。尼玛县当惹雍错·中象雄、比如县骷髅墙和萨普冰川景区成功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