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新闻

重走天路看变迁丨北京支边青年的这个农场,变这样了

2021年07月26日 11:28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颉亚珍
分享到:    

绿树荫浓,窑洞洁净,环境优美,庭院井然——若不是道旁标语意气昂扬,你会以为这里是一个度假胜地。

其实,这里是西藏拉萨市林周县原林周农场场部旧址。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之际,首批117名北京支边青年告别家乡,千里迢迢来到雪域高原,投身到“开发边疆、建设农垦”的事业之中。他们闯过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缺氧关、语言关、风俗习惯关等等,和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把乱石遍地的荒河滩打造成了拥有5867公顷耕地、农牧林副综合经营的国有农场,并修建了全区第一大水库“虎头山水库”。

当时,这些北京支边青年最大的20岁,最小的只有15岁。他们在西藏最短工作了10年,最长工作了25年。其中袁大受在西藏工作了20多年。他表示,“最困难的时候盐也没了……(但)这是一段很好的时光……(自己)被认同、起作用、被重视的人生价值是在西藏建立的”。

林周农场场部旧址保护工程于2016年10月启动,2017年投入江苏省援助资金1500万元修复重建,2019年3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展示西藏农垦史及期间全国各地知识青年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奔赴雪域边陲艰苦奋斗,献身西藏农垦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动人故事。

来到旧址,一栋栋建筑、一件件实物、一组组照片、一个个故事,使人仿佛看到了各地人民团结奋战的身影。而几十年来,各民族同舟共济、团结一家亲的动人故事一直在上演。如今的林周,在各地援助和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不仅成了拉萨的粮仓,而且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场)。


责任编辑:益西旺堆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