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新闻

措美县卓德村、扎杂村: 比学赶超 既鼓了口袋又富了脑袋

2022年03月22日 09:19    来源:中共措美县委网信办    记者 白玛顿珠
分享到:    

导读:

哲古镇卓德村、扎杂村是相距15公里的邻村。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下,通过取长补短、比学赶超,两村村民既鼓了口袋,又富了脑袋。

图为山南市措美县卓德村村民德吉措姆在务工返乡期间编织毛毯。白玛顿珠 摄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基层新闻宣传工作者不断增强“四力”,生产更多来自基层一线生动鲜活的优秀作品,从2021年1月开始,“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展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优秀作品双月赛。2021年全年共组织6期双月赛,西藏4件作品获奖,其中《措美县卓德村、扎杂村:比学赶超 既鼓了口袋又富了脑袋》获全国图文类一等奖。本版今日刊登该作品。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措美县全力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美化村居面貌,改善农牧民居住环境,以“志智双扶”和“转变观念”为抓手,补齐“精神短板”,提升物质文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保障。

哲古镇卓德村、扎杂村是相距15公里的邻村。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下,通过取长补短、比学赶超,两村村民既鼓了口袋,又富了脑袋。

破除思想藩篱 奋进幸福生活

卓德村、扎杂村均是纯牧业村。

卓德村可利用草场面积只有3.1万亩,牲畜数量少,群众增收渠道单一,加之村民思想观念落后,认为牧业是根本,而且最为稳当,长此以往,阻碍了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而扎杂村却恰恰相反,村民市场经济意识好、致富信心足,该村全年外出务工人员500余人,是措美县人均收入最高的村居之一。

物质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卓德村以“志智双扶”和“转变观念”为抓手,切实在增强群众致富信心、拓宽群众致富门路上下功夫,采取走村入户和集中宣讲的方式,讲政策、鼓信心,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再加上邻村的影响,卓德村村民的经济意识和致富信心不断增强。

卓德村村民古桑曲吉是四级肢体残疾。前些年,由于家庭人口多、劳动力少,她家是卓德村最贫困的家庭之一。性格要强的古桑曲吉看到邻村扎杂村许多年轻人在外经商,靠着自己的努力改善了家庭条件,于是2010年,她毅然决定前往拉萨学缝纫。经过几年的努力奋斗,古桑曲吉终于在拉萨有了自己的缝纫店,她和两个姐妹负责加工,哥哥负责将货运往各地,全家所有劳动力均实现了就业。缝纫店生产销售的卡垫、藏式靠垫等深受拉萨、山南等地群众的欢迎,2020年销售额达到了20余万元。

德吉措姆家2016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全家人均收入仅有2000余元。“当时我们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愿外出务工,只有牧业收入,经济拮据,只能勉强糊口。”德吉措姆说,“前些年经常能听到扎杂村八组的次仁外出务工赚到了4万块钱,扎杂村的白玛一家长期在拉萨经商,一年赚了十几万……”于是,德吉措姆也带着弟弟外出务工。2020年,两人在外务工挣到了6万余元,加上牧业收入,相比前几年人均收入翻了10倍有余。

卓德村村民查堆在村里出了名的能干。2011年,看到扎杂村有人买了货车赚到了钱,他通过小额贷款也买了货车跑起了运输。3年里,查堆又买了一辆货车和两台小型装载机,还在卓德村和哲古镇开起了餐馆,带动了4个村民稳定就业。

像古桑曲吉、德吉措姆、查堆这样转变思想观念、实现增收的卓德村村民还有很多。

“近年来,卓德村村民的就业观念得到了很大转变。现在,村里的劳动力大部分都在外务工,有服务行业的、建筑工地的、跑运输的,还有个体户,群众的收入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卓德村党支部书记央金卓嘎说。

截至2019年底,卓德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人均收入增长至11500元,进一步拉近了与扎杂村的收入差距。

卓德村群众就业观念的转变离不开村“两委”的宣传教育,也离不开扎杂村的影响。而这种良性的相互影响在扎杂村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破除陈规陋习 营造乡风文明

近年来,扎杂村充分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改善村居面貌,美化农牧民居住环境,乡村建设旧貌换新颜。

走进扎杂村,昔日的老村旧貌不复存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座富有民族特色的藏式庭院、一条条整齐洁净的街道、一面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村民悠然自得,牛羊成群惬意。

而在几年前,扎杂村并不是这样的景象。

“高、密、脏、乱、差”,这是扎杂村村民对过去村子的评价。以前的扎杂村垃圾围村、废物遍地,风一起垃圾尘土满天飞,房屋布局凌乱密集,生产生活条件落后,村民整体素质偏低,赌博、酗酒、家庭纠纷时有发生,屋前房后随地大小便的情形更是随处可见。

2018年,在广泛征求群众意愿后,措美县精准锁定169户788人作为搬迁对象。2020年6月,群众全部搬迁入住新房,居住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于是,破除陈规陋习、营造乡风文明成了头等大事。

为了让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扎杂村“两委”绞尽脑汁。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后,在原有的村规民约基础上,针对婚姻纠纷、酗酒闹事、陈规陋习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了村规民约,切实加强法治宣传、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现在,扎杂村的婚姻纠纷、治安案件有了明显减少。与此同时,为彻底改变过去的陋习,让讲文明、爱生活的意识深入人心,扎杂村以“四讲四爱”为载体,大力整治人居环境,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前往“全国文明村”卓德村学习人居环境治理经验,对照先进,发现差距,调动了全村村民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形成了赶超卓德的竞争态势。

走进村民白玛央金家中,院内整洁有序,屋里窗明几净,藏式家具一尘不染、厨房干净整洁,洗衣机、冰箱、电视机等家电一应俱全。

“我们组长每次开会都说,卓德村每家每户都很干净,还上了电视呢,他们村卫生这么好我们也不能落后呀,而且现在我们住的房子打扫卫生也方便。”村民白玛央金说。

从漠不关心村居环境到主动参与环境整治,从对家庭卫生不以为然到自觉主动地讲文明爱生活,群众观念的转变和“四讲四爱”的深入人心,让扎杂村的人居环境有了跨越式的提升。

良性的竞争氛围推动了两个村的进步:卓德村改变了观念,实现了增收,奔向了幸福生活;而邻里和谐、乡风文明也在扎杂村蔚然成风。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保障下,如今的扎杂村、卓德村村庄宜居、乡风文明、村民富裕、生活富足,实现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双丰收。


责任编辑:程利娜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