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7点多,“日光之城”拉萨,太阳照常升起,没多久,头带安全帽的王红峰就出现在工地上,开始一天的工作。每一处他都仔细打量,发现安全隐患,就跟各班组讨论处理方法,每天的步数都超过1万。王红峰是拉萨碧桂园项目负责人,拉萨的日出,他已经看了1200多回。
2019年,王红峰奔赴拉萨,建设碧桂园在拉萨的第一个项目,三年时间,使得原来白嫩的他皮肤被晒得黑中透红,不说话的时候早已被当地人当成“康巴汉子”了。三年时间,也使他从一个工程经理,成长为项目总经理,还获得集团和区域“优秀经理人”的称号,王红峰这三年,经历了什么?
图左一为王红峰项目巡检
带头“大哥”不好当
拉萨项目是碧桂园在西藏的第一个项目。为了做成这第一个标杆项目,天南海北的碧桂园工程人背井离乡,来到日光之城拉萨,是同事更是兄弟、家人。而作为项目总的王红峰,自然就成为了这个大家庭里的“大哥”。
带头“大哥”不好当,不仅生活上要尽心尽力关心兄弟们,工作上更是要做足表率。把项目当成自己家一样操心,家里的柴米油盐样样不能耽搁,工地上的一根钢筋、一块砌块、一根工字钢,也一样得一个个亲自抓。小兄弟王恒亮就很佩服这位“大哥”,“不管是工地上的事,还是工棚里的事,我们都找大哥解决。有他在,我们就是安心!”
“我觉得‘大哥’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多的是大家对我的一份信任。”就是带着这样一份信任,王红峰总是会思考,如何才能完美交付公司和当地人民都满意的项目。“我既要对得起区域对我的信任,更要对得起项目同事们对我的信任,投入120%的努力,才能不辜负大家。”
图中间位置为拉萨碧桂园项目负责人王红峰
海拔最高,标准也更高
高原项目本身的建设难度就要大于一般常规项目。因此,一些细小不起眼的疏忽,往往更容易放大,铸成大错。高原地区因为海拔高,气压低,很多建筑施工材料燃点会与低海拔地区有所差异。在一次工地日常巡检中,王红峰发现6#楼工地材料堆放处有一个烟头,厉声说道:“这是谁抽的烟,不知道工地有规定吗?去召集所有人过来!”跟随一同巡检的工程主管王烨濠当时被王红峰的斥责吓到了,赶紧叫停了整栋楼的施工作业,联系了项目的工程师、监理、安全员、栋号长、班组长、工人等所有人员,来接受安全教育。
“如果安全是小事,那什么是大事?今天你们看到的是一个烟头,但它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项目,项目里的所有人,还有我们所有人背后的每一个家庭!” 王红峰严肃地说。
要想收获高标准质量的项目,就不得不把“较真”进行到底。在碧桂园拉萨项目砌体施工以前,当地传统的“砌体”没有那么考究,也没有像碧桂园一样严格的施工操作方法,最多只能称之为“垒墙”。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王红峰带着工程师、监理、栋号长、班组长现场蹲守,手把手教当地工人如何砌墙。当看到新的要求和标准时,拉萨本地的几个工人极不情愿,“我们以前都是这么干的,也没什么问题,怎么到你们这,就这么多事情?你说的方法费时费力,我们做不到!”说完就撂挑子,走人不干了。
但项目团队并没有选择妥协,而是“较真”起来,积极联动总包单位,寻找优秀的班组,重新培养合格的工人。经过两个多月不断地交底、手把手教学,最后终于积累了几个能胜任碧桂园工作要求的班组。
经过了上岗培训的刘师傅这样回忆到:“一开始真的不想干了,我们做了这么多年工,哪里碰过要求这么严格的甲方!不过在不断的培训和磨合之后,发现碧桂园这套方法确实比我们以前强多了,这样盖出来的房子肯定是我们拉萨最棒的!”
拉萨碧桂园交付小区实景图
历练才是成长的答案
“我经常反思,如何实现与参建单位的共赢?如何实现与客户的共赢?如何实现员工与公司的共赢?”王红峰认为,“项目总一定是综合性人才,必须要对项目所涉及的一切工作烂熟于心。这就需要我不断地学习,向所有人学习,才能当好这“大哥”,担起项目的重任。”
从普通工程经理要多久才能成为项目总经理?王红峰以他的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将问题进行更细致的划分,把项目总经理所应具备的所有条件一一列举出来,然后逐个去学习、实践、积累。这个沉淀的过程,便是问题最好的答案,而剩下的只需交给时间来检验了。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