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充分、稳定就业,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解决劳动力转移就业难、散、乱和劳务人员权益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日喀则市萨嘎县旦嘎乡按照市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以“6+X”工作法为核心,探索建立组织化劳动力转移就业新机制,全面激活农牧民群众增收新渠道。
建立1个工作机制。建立乡级劳务中介公司+村级劳务合作+致富带头人的链条式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形成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落实、乡村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实现外联有保障、摸排有人抓、业务有人管、意见有人听。
开展1次全面摸排。运用乡、村网格化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人社专干、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作用,对全乡劳动力就业情况做一次全方位摸底排查,形成转移就业清单,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持续开展动态排查,实行分类动态管理,通过技能培训、岗位推荐、定点输送等措施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
进行1次宣传动员。第一时间梳理出区、市、县已出台的奖补政策、激励政策、优惠政策等,充分发动乡村工作力量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利用微信群等媒体平台,同步发布相关政策措施,开展“线上、线下”岗位信息大批量、全时段发布、推送服务,用“看得见”的优惠政策调动群众外出务工的积极性,营造良好舆论。
召开1次座谈会议。组织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充分听取吸纳务工能手给出的经验之谈和意见建议,集中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民增收等相关事宜,为全乡组织化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路径。
制定一份任务清单。及时召开组织化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座谈会、推进会,逐步形成《旦嘎乡组织化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任务清单》,明确工作步骤、具体内容、时间节点、责任人员,并对专班成员、各村党总支书记、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让大家了解“干什么、怎么干”等关键要点。
进行1次外出招商。乡党委政府积极为用工企业和务工群众“牵线搭桥”,建立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对接联系机制,按照“送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主动走出去找企业、找市场、找订单、找岗位,定期获取劳动力转移就业订单和本乡劳务订单“两个订单”。并与用工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稳定、互信互惠,公司、企业、个人三方共赢的合作机制,实行岗位信息收集机制,加大优质岗位储备力度。
实施个性化选岗服务。紧盯岗位落实这一重点环节,通过“四个结合”精准匹配、推送岗位,即“上下结合,根据务工群众年龄层次、文化程度匹配适宜工种;长短结合,根据务工群众、务工时间、家庭情况匹配长期工和短期工;远近结合,根据务工群众务工地点、实际情况匹配就近务工和外出务工;高低结合,根据务工群众身体素质、个人意愿匹配高风险高回报岗位和低风险低收入岗位,实现群众务工需求与用工企业岗位要求无缝衔接。
提升劳动力技能素养。坚持“按需培训、以岗定培”原则,注重以技能培训提素质、助就业、促增收,为全乡劳动力就业增加更多可能。乡党委、政府积极对接县人社局,采取送教上门、专门开班等形式,为群众呼声最高、市场需求较多、就业范围较广的技能和工种开设培训班,力争实现全乡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目前,已成功对接开设一期40人左右的厨师培训班。
下一步,旦嘎乡将持续以“6+X”工作法为抓手,以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为切入点,以组织化输出为根本,以多元化培训为辅助,以精细化服务为保障,常态化、长效化做好组织化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确保“输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促发展”。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