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晚8时,西藏首部儿童舞台剧《高原上的精灵》在自治区藏戏艺术中心举行首演。演出开始前,该剧编剧德吉央宗在后台难掩激动与忐忑之情。“作为一名戏剧工作者和一位母亲,我希望这部历经三年打磨的儿童音乐剧能成为送给西藏孩子们的一份礼物。”她动情地说道。
《高原上的精灵》
圆了德吉央宗的创作初心
德吉央宗是西藏自治区话剧团的一名编剧,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2018年,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委派德吉央宗以“西藏特培生”的身份回到母校深造,攻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深造期间,她格外珍惜学习时光。除了完成课业外,将课余时间全部投入到观剧这件事上。“上海戏剧学院对面是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马兰花剧场,每周都有新戏上演。那一年,我在上海的各个剧场看了上百场演出。”她回忆道,“能随时走进剧场观剧,是何等幸福的事!”这段经历让她开始思考:西藏的孩子们何时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儿童剧?这个念头如同种子,悄然在她心中扎下了根。
学成归期将至,德吉央宗将沉淀已久的思考化作创作实践。这部凝结着她对戏剧艺术热忱与母亲情怀的《高原上的精灵》,最终成为她的毕业作品,也圆了她为西藏儿童创作专属儿童剧的初心。后来,《高原上的精灵》荣获了“戏剧中国”2023年度优秀剧本的荣誉。
“去人类化”创作理念
以动物的视角捕获孩子们的心
《高原上的精灵》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德吉央宗介绍,《高原上的精灵》以青藏高原的生灵为主角,编织了一曲生命与自然共鸣的童话。故事围绕着因子母湖生态失衡引发的危机徐徐展开——牦牛族长阿丹凝视着干涸的湖床,黑颈鹤岚泽的羽翼沾满尘土,藏羚羊与藏野驴在焦土上徘徊,曾经水草丰美的家园正被风沙侵蚀……
德吉央宗在创作《高原上的精灵》时确立了“去人类化”的核心理念,坚持以动物视角构建叙事空间。她反复推敲:若剥离人类主角,故事将如何生长?“草原上羚羊守护受伤同伴、雏鸟振翅唤醒族群意识的场景,总让我想起人类最本真的情感联结。”德吉央宗解释道,“动物与人类共享着亲情、友情的密码,当这些情感通过牦牛的蹄印、黑颈鹤的羽翼呈现时,童真的眼睛会更专注地捕捉到生命共鸣的微光。”
在《高原上的精灵》舞台上,西藏传统乐器的韵律与生态寓言相互交织。当弦子、鹰笛和扎念琴的声音划破夜空时,小观众们已沉浸其中。藏戏温巴的蓝面具在聚光灯下浮现,藏戏特有的说唱调式如雪山融水般流淌……《高原上的精灵》以80分钟的音乐剧形式突破传统话剧的叙事框架,这种形式选择源于深刻的儿童心理洞察——音乐剧特有的歌舞叙事能持续刺激视觉与听觉神经,避免低龄观众对纯对白场景产生倦怠感。
首演取得圆满成功
离不开主创演员共同努力
采风路上,主创团队足迹遍及藏北申扎、林芝波密等地,林周县虎头山水库的黄昏孕育出剧中“鸭婆婆”的雏形——那只在水中嬉戏的赤麻鸭,用蹒跚的步态为角色注入鲜活生命力。德吉央宗从小爱听老人讲故事,他们说“鸟群最守规矩”。藏族有一句谚语:“不要学懒散的羊群,要学规矩的鸟群。”一点一滴滋润着德吉央宗的创作。
德吉央宗打磨剧本的方式独具匠心——她将孩子们视为最严苛的“试金石”。她邀请小读者围坐成圈,在稚嫩的朗读声中捕捉那些微妙的停顿与困惑的眼神:“这里我没看懂”“那个角色有点无聊”。唯有当孩子们既能理解又饶有兴致时,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儿童剧剧本。这些小评委的反馈往往出人意料:“让牦牛变成变形金刚”。孩子们的童言童语是一面镜子,既照见剧本的稚拙之处,也反射出纯真视角的无限创意。
现场清唱、即兴舞蹈,辨音色、判身形、测体能,开放式选角,看谁到底适合扮演什么角色——牦牛、藏野驴、藏羚羊、兔子、黑颈鹤还是赤麻鸭?直到如今,德吉央宗依然记得《高原上的精灵》选角现场的一幕幕。作为西藏首部原创儿童音乐剧,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清唱,都经过创作团队的层层打磨。25日晚上,《高原上的精灵》首演取得圆满成功,台下掌声经久不息,台上演员鞠躬致谢。有观众高声询问道:“什么时候出藏语版?”这一切,都离不开西藏自治区话剧团主创和专业演员的共同努力。
俯下身去创作
定能创作出好的儿童剧剧本
“您希望《高原上的精灵》为后来的创作者们留下怎样的创作经验?”面对这个问题,德吉央宗沉思许久。“要像土拨鼠和格桑花的关系,把眼睛贴在洞口的高度。作为儿童剧创作者,最重要的就是‘俯下身’,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整个世界,那么就一定会创作出很好的儿童剧剧本。”德吉央宗说。
最后,中组部第十批援藏干部、中国国家话剧院挂职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副团长、该剧制作人韩文亮说,《高原上的精灵》紧扣“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展现新时代西藏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好的儿童剧应该是美的启蒙。真正能打动孩子的,是角色背后的真诚与温度。《高原上的精灵》是西藏儿童剧的一粒种子,希望它未来能开花结果。”韩文亮动情地说。(记者 赵越 余书冉)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