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首页新闻列表

社区和美一家亲

——日喀则桑珠孜区德勒社区谱好民族团结进步“六部曲”

2025年10月22日 09:4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杨子彦
分享到:

家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城南街道德勒社区的格列老人,有4个汉族女婿。

平日里,一家人不仅相处和谐,还将和睦与包容的理念传递至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敲门声’。”格列老人说,谁家需要帮忙,都会来找家里的汉族女婿。

“家和万事兴,团结铸同心。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德勒社区邻里之间友好和睦,互帮互助,亲如一家。”德勒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尼玛平措说,近年来,德勒社区秉持“从心出发、以行聚力”的理念,认真谱好党建引领“奋进曲”、平安和谐“守护曲”、互嵌互融“交响曲”、同心共铸“主题曲”、排忧解难“服务曲”和共同富裕“幸福曲”,全力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社区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力。

强基铸魂聚合力

在德勒社区,类似格列老人一家的事例屡见不鲜。

德勒社区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抓基层治理、促民族团结全过程、各方面,建立“党建+基层治理+民族团结”模式,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共建合力、注重宣传教育,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深植人心、融入日常。

以珠峰领航党建品牌为引领,成立社区大党委,推动辖区内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积极开展“党建+民族团结”联建活动,凝聚多元强大合力。

坚持理论学习常态化,2024年以来精心组织民族团结学习活动87场次,覆盖4500余人次,引导党员群众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积极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帮学200余场次、普及率达100%。

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活动,生动讲述社区居民身边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让民族团结进步“声”入人心。

此外,德勒社区还以“平安”为笔,紧紧围绕平安建设主线,将警务室下沉至便民服务大厅,组建由民警、网格员、民族代表等组成的调解队伍,推出“便民服务码”数字化平台,为各族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畅通的咨询渠道和可靠的困难求助途径,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多元协同”转变,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石榴花开情更浓

今年端午节期间,德勒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精心设置互动项目,将传统民俗与现代趣味巧妙融合。居民们热情高涨,踊跃参与。

“活动中,我深入了解到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知识,切身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社区居民达娃告诉记者,“和以前相比,现在节庆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互动性也更强,各族同胞都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从“各过各节”到“同欢共庆”,彰显的是“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民族亲情。

德勒社区坚持在有形有感有效上下功夫,让多元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融合,各族群众增强“心安之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以“共乐”连通互嵌发展精神纽带。认真策划举办“我们的节日”“党心连民心·居民共建一家亲”“民族团结一家亲·趣味运动会”等文娱活动,不断深化各族群众感情。2024年以来,举办各类文化活动40场次,覆盖汉、藏、回等13个民族4600余人次。

以“共居”构建互嵌发展社区环境。建立健全党群服务V站、日间照料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多个综合性多功能服务平台,打造“社区书屋民族文化角”、社区文化广场,大力开展志愿暖心服务。今年1月,社区各族群众自发为定日地震灾区捐赠价值61万元的救援物资,彰显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深情厚谊。

以“共事”凝聚互嵌发展思想共识。大力实施“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行动,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精准对接需求,搭建各族群众交流交融平台,2024年以来,开展各类就业培训6场次,为306名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帮扶。

实事办实民生暖

群众事,无小事。社区位于日喀则老城区核心地段,辖区内人口多、人员构成较为复杂,德勒社区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民生小事、实事为切入点,强化举措、下真功夫,用心用情为各族群众解决实好际困难。

自2024年以来,社区紧盯群众的烦心事、难办事、揪心事,在平安驾校西侧空地和部分巷道内科学划定停车位320个,安排专人加强对流动车辆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释放停车空间;积极对接三大运营商全面开展“空中蜘蛛网”线路大排查、大整治;完成雨污分流、巷道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民心工程和7条巷道命名工作,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这几年,不仅社区环境更加安全、舒适,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尼玛平措介绍,社区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激活闲置低效用地和巷道内空闲集体土地资源10处,为社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持续发展庭院经济,引导居民把“小庭院”打造成旅游民宿、手工作坊,目前,社区1500余户家庭通过手工作坊、房屋租赁发展庭院经济,占总户数的70%以上;不断壮大林卡经济,立足资源禀赋,推动德樟林卡从10余个帐篷发展至90余个,从年收入几千元跃升至36万元,真正让社区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释放新动能。2024年,社区集体经济实现创收403.37万元,人均分红达6591元。

责任编辑:格桑卓玛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