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位博主分享了自己去奶茶店点单,却被商家强制要求扫码点餐的经历。翻开网友们的评论,记者发现大部分人都在“吐槽”,表示对此类现象很反感。随着数字化的普及,扫码点餐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点餐模式。那么,目前拉萨餐饮市场上是否存在类似的强制扫码点餐现象?市民对此又持怎样的态度?记者走访了解了相关情况。
大部分餐饮店默认优先扫码点餐
“您好,这边扫码点餐”“桌上有二维码,进入小程序点餐”……在拉萨不少餐饮店,消费者进店就能听到类似的提示语,尤其是在奶茶店,此类现象较为普遍。午后,在一家连锁奶茶店内,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制作饮品,前台也有不少人等候取餐。记者准备点单时,服务人员表示扫描前台显示屏上的二维码即可下单,当记者询问能否人工点单时,该奶茶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可以是可以,但现在人太多了,这边来不及给您下单。”
而在另一家奶茶店,记者点单时服务人员直接下了单,并未要求扫码。当记者询问能否扫码点餐时,该店服务人员告诉记者,顾客多的时候,店里就会引导顾客扫码点餐,顾客想用优惠券的话也会扫码点餐。
随后,记者来到一家火锅店,进店时记者看到前台柜上摆放有纸质菜单,但服务员询问人数、安排好座位后告知记者,需要扫桌上二维码点餐。在另一家餐饮店,记者发现每张餐桌上都贴有二维码,该店服务员同样告诉记者扫码点餐,当记者提出想看纸质菜单点餐时,服务员才拿出菜单。此外,在部分餐饮店,当记者提出人工点餐后,服务员虽未拒绝,但态度明显变差。
经过走访,记者发现,虽然拉萨大部分餐饮店都会提供人工点餐和扫码点餐两种选择,但店员还是会让消费者优先选择扫码点餐。“有优惠,更便宜。”这是店员向顾客推荐扫码点餐时常用的理由。
通过观察,记者发现市面上的扫码点餐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扫码后就能看到菜单,消费者可以直接下单;一种是扫码后会进入小程序,小程序会提示需要获取用户位置及微信昵称等相关信息,才能点餐;而另外一种是扫码后需要先关注微信公众号、授予相关权限等才会进入点餐页面。后两者整体操作下来比较繁琐。
大多数人认为扫码点餐会泄露个人信息
眼下,扫码点餐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点餐模式。在餐厅落座后掏出手机扫码点餐,已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动作。那么,人们对于餐饮店扫码点餐又持怎样的态度?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及餐饮行业从业者。
“我认为扫码点餐还挺方便快捷的,一些餐饮店需要到前台点餐,如果店里顾客很多,就得排队,扫码点餐就没有这种烦恼,可以坐在座位上慢慢查看菜品再进行下单。”市民白玛加布说。
在拉萨经营中餐馆的梁先生告诉记者:“比起传统的人工点餐,我们发现扫码点餐确实效率更高,节省了商家和顾客沟通的时间。当然,如果消费者要求人工点餐,我们也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尤其是对老年人。”
也有部分消费者对扫码点餐持反感态度。据了解,这部分消费者之所以拒绝或尽量避免扫码消费,主要是因为害怕扫码后会泄露个人信息——部分小程序需要收集消费者的微信昵称、头像、位置信息、手机号码以及摄像头、麦克风等权限,如果点击不同意,小程序则自动退出,无法点餐。“现在很多点餐小程序使用时都需要开放权限,允许访问地理位置还有微信昵称,或者是要求填写手机号码等等。操作下来费劲不说,还会泄露个人信息,对个人隐私造成威胁,再加上会让用户时常收到大量的推广信息,很烦。”市民高先生说。
目前,拉萨餐饮市场上虽然看不到强制扫码点餐的行为,但大部分餐饮店还是会以“有优惠,更便宜”为由,向消费者极力推荐扫码点餐。市民卓嘎在拉萨某商场的奶茶店点单时,店员告诉她扫码下单有优惠,领取优惠券需要进到微信会员群里;当然她也可以选择人工点单,但享受不到优惠。卓嘎按照店员的提示完成了操作,进入了微信会员群,拿到了几元钱的优惠券,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垃圾信息,此外,微信群里每天也会发布各类活动信息,卓嘎刚开始将群消息设置成了“免打扰”模式,但后来还是选择了退群。
此外,扫码点餐操作流程对年轻人而言还算比较熟悉,而中老年群体能否熟练地扫码点餐,值得思考。
强制要求消费者扫码点餐属于侵权行为
记者查阅资料时发现,餐饮店强制要求消费者扫码点餐被法院判定为侵权的,在全国各地均有不少案例。对于餐饮店强制要求消费者扫码点餐的行为,湖北维思德(拉萨)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黄浩表示,此类行为不合理,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条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对于个人信息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也有明确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
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
在此,黄浩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扫码消费过程中,点击“同意”或授权前应了解清楚具体授权内容,其中,特别要关注商家收集了哪些个人信息,以及会如何使用这些信息,切忌因急于使用服务而导致信息外泄。此外,应当加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如发现相关商家在提供扫码服务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可以联系当地的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情况或举报,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记者手记:
在各类生活应用场景不断数字化的现代,个人信息安全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扫码点餐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商家不用纸质菜单,可以节省成本;服务员不用在菜单上核对菜品,省时省力;用点餐软件统计菜品,也减少了人工点单的错误率。此外,对于一些“社恐”的年轻人来说,扫码点餐也是理想选择。
但作为消费者,我们有权选择是否使用扫码点餐服务,对于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商家强制扫码点餐行为也要勇于说“不”。早在2021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提出,“扫码点餐”不应成为“单选题”,警惕“消费便利”变成“消费烦恼”;新技术应用不应成为特殊消费群体的消费阻碍。
同时,作为提供餐饮服务的商家,扫码点餐也不应该设置繁琐的操作流程,以此来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对于已经获取的信息也要注意加强保护。此外,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强对餐饮店扫码点餐服务的日常监督,强化惩戒和警示作用,让扫码点餐简单化、规范化。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