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数字检察监督平台数据分析,推送线索6000多条,经筛查后,整理出刑事有效线索74条,公益诉讼有效线索50条,民事执行活动监督有效线索1500多条,民事审判违法线索96条,行政诉讼线索42条……这些线索的快速发现,大幅拓宽了西藏拉萨检察官们的办案思路和监督眼界。
为主动迎接数字化挑战,拉萨市人民检察院于2022年4月全面启动数字检察监督平台建设。
数据显示,目前第一批移送的10件线索中,5名犯罪嫌疑人被移送审查起诉,4人被判处实刑;对终结本次执行程序错误、失信人员未限制高消费、失信惩戒超期等6个监督点,发出《检察建议书》13份,法院整改率达100%,推动民事执行监督案件上升56%;运用“涉医保先行支付未追偿”模型筛查出涉医保类裁判不当案件线索9件,成功追回医保资金先行垫付3万余元;运用“廉租房违规申请”模型,准确发现违规申请人6户,据此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问题根本性解决。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借鉴、协调建设、运行调试、研发推进等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果,迈出数字赋能新时代法律监督第一步,为拉萨检察工作现代化融入政法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拉萨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明马丹增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构建违规监督模型
精准发现违法线索
今年2月,拉萨市检察机关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构建了廉租房审批违规监督模型,通过汽车登记数据、公司登记注册数据与廉租房审批数据碰撞分析比对,披露各类廉租房的违规使用问题,督促住建管理部门发起廉租房资格审核与使用的专项行动,切实维护政府廉租房政策的公平透明实施。
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应用该监督模型,共计发现41条廉租房可能违规审批线索,其中34名租户人均车辆超过1辆,19名租户名下有注册资金超过100万元的公司。通过向拉萨市住建局移送该批线索,拉萨市检察机关依法监督拉萨市住建局依法公开廉租房使用信息,同时依法督促拉萨市住建局对明显违规使用廉租房6户进行清退。
该模型成果还推动拉萨市人民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对拉萨市及市辖县区开展涉廉租房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已经清退违规使用廉租房76户。
拉萨市检察院还对全市廉租房管理办法的修订提出了响应建议,真正实现“从个案到类案”“以我管促都管”。
据了解,拉萨市和各区县两级检察院检察长担任数字检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发挥一体化优势,坚持“一把手”主抓,“一盘棋”推进。
数字检察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模型开发小组、线索研判小组、指挥中心等,分工协作、各司其职,负责模型引进开发、线索分析研判、线索统筹管理和跟踪督办等。争取资金保障,把数字检察建设作为拉萨检察机关“十四五”时期检察工作发展“一号工程”,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投入资金185万余元建成数字检察监督平台一期工程。
“思想上统一、组织上跟进、资金上保障,确保了全市数字检察工作从一开始就动力十足、运行高效。”拉萨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金美说。
数据互联信息共享
全面延伸监督触角
2022年5月,拉萨市人民检察院线索管理部全面开启法律监督模型线索分析工作,对监督模型进行本地化改造。
同年12月,拉萨市检察院以驾驶证资格处罚不当的个案特征建立第一个行政监督模型。该模型以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应吊销驾驶证的相关规定为切入口,碰撞统一业务系统中刑事流转数据和吊销驾驶证的行政处罚数据,得出应吊销驾驶证未吊销的案件线索。向交通管理部门制发行政检察建议,督促公安机关对机动车驾驶证资格进行系统管理。
拉萨市检察机关发现,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尚未对驾驶证资格申领和相关行政处罚形成系统管理。通过该模型处理筛查的7000多份案件文书数据,共发现案件线索202条,通过人工筛查发现案件线索12条,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6份,监督公安机关吊销驾照4份,终身禁止驾驶资格2人。
推进数字检察工作,大数据是基础。
拉萨市各部门在执法司法活动中产生海量数据,违法犯罪的线索、规律,相关领域的治理漏洞和薄弱环节,就隐藏在数据背后,执法司法不公不严不廉等问题也隐藏在异常数据背后。获取这些数据,成为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首要问题。
自数字检察监督平台一期建成以来,拉萨市检察院已与拉萨市大数据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市长热线12345等七家行政机关达成数据共享协议,打破“数据孤岛”、延伸监督触角成效初显。
检察办案人员手中的案件也是获取监督线索数据的有效途径。
“拉萨市人民检察院线索管理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引导一线办案人员增强侦查线索意识、数据运用意识和类案监督意识,对个案办理和司法实践中发现的可能成为类案监督的线索,及时对接、协作研判,深入进行数据碰撞、比对、筛查,精准发现批量类案线索。通过外部联通、内部相通,实现了海量数据源源不断汇往数字检察指挥中心,为提升监督效能提供了源头活水。”拉萨市检察院数字检察中心主任江玟萱告诉记者。
开发直诉下行模块
提高检察监督效能
司法实践中,通常把侦查机关没有提请检察机关逮捕或者报捕后没有被批准逮捕转而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并在侦查终结后直接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刑事案件称为“直诉”案件。
2017年4月,邓某、旦某、吴某三人共同殴打他人并造成轻伤的伤害后果,因本案犯罪嫌疑人吴某、旦某系未成年人,案件分案处理。检察机关依法对未成年被告人吴某、旦某提起公诉,两名被告人均被判处实刑。分案处理后公安机关对邓某采取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未及时将犯罪嫌疑人邓某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并于2018年7月解除对邓某的取保候审强制措施。
2022年11月,经拉萨市城关区人民检察院监督,公安机关向城关区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该案。城关区人民检察院向公安机关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并对该案提起公诉。城关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邓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
2022年5月,拉萨市检察院启动大数据法律监督工作,通过建立“直诉下行”监督模型,对全市2015年以来的刑事案件进行筛查。通过该模型累计梳理案件线索56条,通过人工筛查发现案件线索6条,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6份,监督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案件5件。检察机关审理后4件案件被判处实刑,1件案件不起诉。
“以前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未移送审查的案件缺乏有力的监督手段,导致无法监督。大数据的运用成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生产力,通过全量数据采集、数据分类、数据对比,变个案监督为类案监督,有效提高了检察机关的监督效率和监督能力。”城关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负责人刘剑波说。
数字驱动、制度先行。在初期运行并深度分析研判的基础上,拉萨市检察院研究制定了《数字检察线索移送机制》《数字检察线索研判机制》等4项相关机制,对线索的汇集、发现、研判、办理等程序进行全面规范,将监督权限一开始就关进制度的笼子,确保每一条监督线索在阳光下运行。大数据监督模型是让数据“开口说话”,提升监督效率、实现监督效果的核心环节。及时引进内地成熟的监督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本地化改造,是快速产生监督效力的有效方式。
去年以来,拉萨市检察院一次性引进内地检察机关35个监督模型,并结合拉萨司法案件类型、案件特征、犯罪形态、执法司法侧重点和社会治理发力点等进行本地化改造,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与此同时,拉萨市检察机关还根据边疆民族地区特点等,积极推动监督模型开发,实现监督效能集成。目前,已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直诉下行”“无逮捕必要未移送审查起诉”“终本程序错误”“廉租房违规申请”等模型8个。其中,“直诉下行”监督模型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高度认可,从今年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并命名为“拉萨直诉下行”监督模型。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