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新闻 > 国际要闻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为世界树立榜样——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遗政府间委员会主席奥韦拉尔

2024年12月07日 12:45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查看详情

新华社巴拉圭亚松森12月6日电(记者朱雨博 周永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主席南希·奥韦拉尔日前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付出大量努力,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在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由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中国文化悠久灿烂,春节申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此祝贺中国人民。”奥韦拉尔对记者说,“中国为保护文化遗产付出了大量努力,值得许多国家借鉴。”

  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评审现场,大屏幕播放春节宣传视频。新华社记者朱雨博摄

本届常会另一大亮点是“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3个中国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名录机制框架下首次正式实施转名录程序,意味着中国对非遗的系统性保护成效显著,获得认可。

奥韦拉尔表示,中国非遗保护政策措施值得肯定。“中国积极参与各种文化公约和文化活动,并在其中有突出表现,我们赞赏中国的行动。”

  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新生广场,羌族学生跳沙朗舞欢庆羌历新年(2020年11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她告诉记者,2003年通过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非遗保护提供了许多重要工具,各国都在为有效落实公约而努力。不过,这项事业仍面临多重挑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气候变化与代际传承的中断。

“由于气候变化,部分社区已无法获得制造传统工艺品或开展传统习俗所需的原材料,这督促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加强公约实施,这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与承诺。”她说。

奥韦拉尔还认为,需要加深年青一代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认知。

奥韦拉尔表示,非遗保护是各民族为强化身份认同、追求传统文化代际传承而作出的共同努力。本届常会是一场多元文化的盛会,有助于增进各民族间团结与互相了解。

“差异是我们成为人类的根本,也是我们的优势,人类正是在这种多样性中蓬勃发展。我们是如此不同,但共同之处在于,我们都拥有灿烂的文化。”她说。

责任编辑:朱颖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