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从一粒种子到遍地金黄,如今,“全程智能化农业”正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接下来,我们通过三维动画演示来了解一下智能化水稻生产从种到收的全过程。
请跟随我开启一趟充满科技感的神奇之旅。一年之计在于春,稻田该春耕了,看地里有一台拖拉机,这拖拉机里好像没有驾驶员,这台拖拉机真神奇,远程大脑中枢指令一下达,它就可以自动前进后退、转弯掉头、躲避障碍,执行各种工作了。耕地的同时,再来看看我们育秧大棚,现代化智能装备不仅可以实时监测棚的环境、秧苗生长状态,还可以全程动态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及灌溉等。这些智能装备已经成为育苗管理期的“大专家”了。
开始插秧了。无人驾驶的智能化插秧机在水稻田里正有条不紊地卖力工作,与人工插秧相比,无人插秧机插出来的秧苗更整齐划一,节省人力的同时,效率也提高了,两三个小时就完成了十几亩地的插秧工作,简直太神奇了。秧苗插完了,为了避免秧苗营养不良,之后的打药施肥等田间管理工作就轮到无人机大显身手了,无人机提升了农药喷施的精准度和利用率,看稻田里的小栅栏内物联网设备7×24小时不停歇。
收获了,一排排收获机械在田间开始忙碌起来了,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收割、装车、称重一气呵成。收获机上还搭载了产量监测传感器,不仅解决了收割作业无实时测量产量、水分等信息的难题,还能同步在线生成水稻产量空间分布图,及时优化下一阶段种植、施肥、喷药等定量决策的精准农业生产管理方案。
作业完毕,拖拉机还会自动回到机库,停在自己的专属座位上,这就是智慧农业。云上智慧、云下智能,天空地一体化的智慧技术十八般武艺齐上阵,让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各环节都插上了智能化数字化的翅膀。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