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德吉普尺 次仁曲珍)夏日的甘南草原,风光旖旎。在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之际,记者借参加第二十一届全国藏语文媒体协作会之机,走进九色香巴拉,领略大美甘南。
“青藏高原的窗口”“黄河蓄水池”“中华水塔”“亚洲最优质的天然牧场”“甘肃的后花园”……这些词汇无不透露着甘南的神奇与美丽。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伴随着时代的发展,202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迎来了建州70周年。甘南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自1953年10月成立以来,短短几十年创造了跨越千年的发展奇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变化天翻地覆,甘南从贫困走向小康、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高原走向世界。
安果村:农牧村蝶变民俗村,农牧民安心奔小康
阿米贡洪山脚下的安果村位于夏河县,毗邻夏河机场,整个村庄巧借起伏的山势迤逦而建,高低错落,与水草丰茂的牧场,蜿蜒的溪流,远处皑皑的雪山,组成一幅恬美的自然乡村画卷。村庄由38户牧民家庭组成,形成了半农半牧的生产生活方式。
近年来,夏河县阿木去乎镇安果村坚持以“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为主基调,按照“一村一品”的设计标准,对农牧村房屋进行特色化风貌改造,凸显藏族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民俗风情。2017年以来,当地政府通过项目投入升级改造基础设施,美化村庄环境,深挖民族文化特色,将安果村打造成了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旅游服务、人文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新村。安果村每年累计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年户均分红1至3万元不等,村综合收入达100万元。
安果村先后打造了安果民俗村、阿米贡洪牧场、万亩油菜花观景台、九色花溪公园、阿米贡洪牧场酒店等。夏天欣赏花海草原,冬天与雪山牛羊为伴,在安果村能领略牧区的多种景观,具有体验式旅游的独特优势。
夏河县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沿着以畜牧业为基础、以旅游业为主导、以种植业为辅助、以光伏发电为补充、以劳务输出为增收门路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走上了一条具有“五大夏河”特征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夏河县累计建成生态文明小康村235个,建成阿木去乎镇安果村、曲奥乡桦林村、达麦乡当应道村、拉卜楞镇来周村等34个风格鲜明、各具特色的旅游专业村。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厕所改造率达到91.2%,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90%。
加拉尕玛村:“党建+”模式引领乡村振兴
坚木克尔街道加拉尕玛村位于合作市北部,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典型的城郊村,耕地面积893.2亩,草场面积3937.86亩,是合作市“南扩、北提、东进、西升”城市建设方向中“北提”的核心区和主战场。全村共有农牧户49户235人(其中藏族10户61人、汉族39户174人),党员8人,村民医疗、养老参保率达100%。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加拉尕玛村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切实做好“党建+”文章,将党的建设、基层治理、集体经济、民族团结等各项工作相融合,逐步构建起以党建引领为主导的运行格局。通过支部带领、党员带头、乡贤带动的 “三带”模式,高质量打造党旗美、生态美、新风美、产业美的“四美”村庄。
2018年加拉尕玛村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村称号,2019年入选省级文明村行列,202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如今的加拉尕玛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安全住房达标率、村内道路硬化率、自来水入户率、清洁能源入户率、互联网入户率均达到100%。昔日“脏乱差”的村庄旧貌换新颜,初步实现了“环境美”到“发展美”“一时美”到“长久美”的美丽蝶变,成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的“网红村”。
通过 “党建+”引领模式,加拉尕玛村唤醒乡村“沉睡”资源,做足产业 “联姻” 文章。依托城郊城乡接合部、合冶风情线的区位优势,借助城市消费群体的市场需求,对各村进行差异化规划,积极探索农旅一体化发展路径。通过打造一个别具风格的藏家生态园、一个全市独有的彩虹娱乐滑道、一个独具特色的帐篷营地、一个生态绿色的休闲采摘乐园、一个典雅别致的小木屋集群、一片金黄灿烂的打卡油菜花田、一域体验乡愁的农(牧)家乐、一处功能齐全的体育文化广场、一条穿梭林间的景观木栈道为一体的“九个一”产业发展链条,形成了“休闲+观光+娱乐+餐饮”的乡村休闲旅游新格局,逐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速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休闲农业的转变,不断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奋力绘就了一幅 “产业富美、环境优美、社会和美、生活甜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俄合拉村:发展全域旅游 助推乡村振兴
俄合拉村西距合作市区约13公里,地处美仁大草原腹地,平均海拔3100米,草场面积14000亩,周边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充分体现了甘南藏区依山傍水的生态美。
往日的俄合拉村是一个以畜牧业、种植业为主的传统藏族村落,农牧民群众过着半农半牧的日子,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经济条件薄弱,群众生活水平低。2019年9月,俄合拉被确定为全州“一十百千万”工程并开始设计,将一个半农半牧的村落一步步打造成了美丽的景区,实现了华丽蜕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俄合拉村坚持多元共享、功能复合的开发方向,借助生态美,吃上旅游饭,精心打造俄合拉文化旅游标杆村,2021年正式开业运营后,把草场作为旅游发展的主战场,将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以旅先行、百业兴旺的综合带动格局,激起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俄合拉的藏式精品民宿为游客提供度假式中高端民俗和物美价廉的青年旅社,中高端文化氛围浓郁的酒吧、餐吧,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帐篷餐厅,民俗土特产制作销售作坊和以马文化为主的文创旅游产品......在这里,可以骑马,射箭,听牧民讲述马背上的故事,感受游牧文化的传承与变迁。这座极富民族风情的藏家村寨也逐渐成为合作至冶力关彩色长廊旅游风情线上的璀璨明珠。
尕秀村:高原“生态旅游第一藏寨”的华丽变身
尕秀村位于碌曲县城以南23公里处,国道213线穿村而过,区位独特、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高原纯牧业村,主要特产有酥油、糌粑、曲拉、牛羊肉(干)、酸奶、蕨麻、虫草等。
曾经的尕秀村只有60多户人家,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2015年尕秀村开始向垃圾“宣战”,随着甘南州“环境革命”、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等工作的深入推进,凭借国道两侧的区位优势,尕秀村紧紧围绕实现“村庄美、产业兴、牧民富、环境优”的目标,因地制宜打造生态宜居宜游、聚商宜业、绿色藏餐、农牧业体验为主的特色生态旅游村,引导群众打生态牌、吃旅游饭。尕秀村完成了从无人知晓到高原“生态旅游第一藏寨”的华丽转身。
尕秀村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示范村”“全州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9年尕秀村顺利申报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2年,农业农村部推介尕秀村为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随着游客数量大幅增长,给接待能力带来了挑战。尕秀村引进了旅游餐饮管理企业,建起了中央厨房,对牧家乐民宿服务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不仅保证了服务品质,也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如今,尕秀有美景有美食,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高原生态旅游藏寨。
雪域甘南满眼春,征途万里惟奋进。今天的甘南,城乡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之变,全州遍地开花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革除了封闭思想和保守心理,革新了整体形象和气质内涵,“五无甘南”品牌享誉全省。今天的甘南,生态建设成就了绿色转型之路,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全域无垃圾”等系列行动深入开展,“文旅主导、三产融合、多元共生”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有效推动甘南由“经济跟跑者”向“生态领跑者”华美蝶变。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