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践行“四敢”要求 描绘乡村振兴“如意”画卷

2023年日喀则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2024年02月27日 10:5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日喀则,藏语意为“如意庄园”。农牧业转型升级浪潮滚滚、农牧区振兴发展生机勃勃、农牧民安居乐业其乐融融……随着日喀则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持续推进,一幅“如意”画卷正在这片好风土上徐徐展开。

2023年以来,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忠诚实践,大力践行“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要求,狠抓重点、突破难点,在责任上不断压实、思路上不断创新、机制上不断完善、工作上不断提升,推进各项任务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聚焦责任落实,提升工作质效

坚持把做好有效衔接作为实现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一盘棋”“一股劲”推进落实。

周密部署推进。坚持高位推动,制定实施《日喀则市关于打赢打好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翻身仗”工作方案》,咬定目标任务、紧盯时间节点,切实增强全市上下齐抓有效衔接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压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先后作出指示批示65次,深入基层走访调研48次;全面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和考核监督责任,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体系。

强化驻村帮扶。精准安排1693个村(居)驻村工作队,用心用情用力开展驻村帮扶,服务乡村振兴,累计为民办实事2.19万件,投入资金4170余万元,帮扶物资折资2185万元;落实驻村帮扶项目537个,投入资金1.46亿元。

聚焦稳岗就业,促进群众增收

始终把保障农牧民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稳定增收作为核心要务,突出产业带动和稳岗就业“两个关键”,坚持“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制定落实“十项增收举措”(即:强化精准监测帮扶、依托乡村产业带动、抓实经营主体吸纳、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增强乡村发展后劲、推动群众稳岗就业、注重项目建设带动、用活惠农利民政策、整合帮扶资源力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更可持续推动群众增收。

深入推进产业提质增效。落实巩固一批、提升一批、盘活一批、另起炉灶一批“四个一批”要求,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继续投入衔接资金13.55亿元,实施有前景、有优势的乡村产业项目174个,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6家,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全覆盖,各类合作社发展到3880家,帮扶产品销售额达9.33亿元,帮扶产业实现分红4715.24万元、惠及群众8万余人。在桑珠孜区成功建成日喀则市青稞产业大数据中心,并被列入全国智慧农业优秀案例;谢通门县强化“产购销”体系建设,破解农牧产品销售难题,做法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肯定并推广。

突出抓好群众稳岗就业。坚持从培训端精准发力,组织群众参与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累计培训2.5万人,其中脱贫人口8877人。落实生态补偿岗位9.87万个,兑现岗位资金3.44亿元。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家庭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

加强脱贫人口收入监测。盯牢收入低于万元和收入同比下降脱贫人口、易地搬迁群众等重点群体,动态监测、精准帮扶。除整户无劳力兜底保障户和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外,脱贫人口2023年收入均突破万元。

聚焦守牢底线,巩固脱贫成果

始终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注重靶向发力,补短板、强弱项,让脱贫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监测帮扶更加精准。盯紧因病返贫和突发事故等风险点,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扎实做好集中排查和日常监测,不设规模限制,简化识别程序,应纳尽纳、应扶尽扶。累计2050户8110人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核心指标更加巩固。瞄准“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巩固提升,扎实做好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农村低保等工作,兜牢民生底线。聚焦教育保障,全面落实各类教育资助政策,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7%;聚焦医疗保障,脱贫人口基本医疗参保率99.6%、监测对象参保率10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聚焦住房安全,加快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聚焦饮水安全,大力开展农牧区供水“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行动,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聚焦社会保障,落实城乡低保资金7370余万元、惠及2万余人,落实困难群众临时救助金3270余万元、救助5890户,兑现残疾人“两项”补贴3160余万元、惠及2万余人。

后续扶持更加有力。扎实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行搬迁安置点领导包保和结对帮扶机制,继续投入衔接资金1.31亿元,实施补短板、促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10个。

聚焦环境提升,打造和美乡村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序推进以“美丽乡村·幸福家园”为重点的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深入开展示范创建活动。投入4.53亿元,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建成美丽宜居村庄20个。扎实推动“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活动,拉孜县被评为2022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拉孜县扎西岗乡顿珠顶村、仁布县切娃乡普纳村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白朗县旺丹乡桑巴村(皮制品)被评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乡村,着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1.27%、集中供水率达86.69%,行政村主电网覆盖率达100%,行政村光纤、宽带、手机信号交叉覆盖率达100%。

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市农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43%、人居与牲畜饲养分开占比达77.2%,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进一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环境。

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深入推进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面向群众大力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惠民政策,普及文明礼仪知识,累计开展宣传宣讲3.7万场次、受教育群众200万人次;充分发挥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开展文明实践活动42万场次,服务群众630万人次。持续建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85名县级干部包点指导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49个,组织1066名村(居)主干赴区外省市开展专题培训,1183名村(居)干部到乡镇(街道)跟岗学习。深入推动树立农牧民新风貌行动提质扩面,试点范围扩大到500个村(居),试点村(居)“积分制”“清单制”覆盖率达到100%,不断引导农牧民群众树立文明新风。


责任编辑:德吉央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