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新闻 > 西藏要闻

今年1至8月西藏财政收支实现双增长

截至目前已安排民生实事资金129亿元

2023年09月22日 08:56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记者 谭瑞华 实习记者 旦增玉珍
分享到:    

近日,记者从自治区财政部门获悉,今年1至8月,西藏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3亿元,同比增长30.3%,其中税收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50.5%,占比提升到67.6%,比去年同期提升9个百分点,是全区经济企稳回升、稳中向好的直接体现。

今年以来,西藏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优化一产、壮大二产、提升三产,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清洁能源、高新数字、通用航空、绿色工业等重点产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从配套能力、要素保障、市场空间等方面着手,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软硬件环境,加快构建体现西藏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财政收入指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和风向标。今年以来,全区各级财政部门狠抓财政收入管理,着力挖掘增收潜力,全面落实各项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实施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减免政策,顶格执行小微企业“五税两费”减免政策;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扶持力度,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帮助市场主体减负纾困;大力引导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全区财政收入实现了量的明显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1—8月,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3亿元,同比增长30.3%,是全国平均增幅的3倍。其中税收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50.5%,占比提升到67.6%,比去年同期提升了9个百分点,更是全区经济企稳回升、稳中向好的直接体现。

西藏自治区财政厅预算处处长刘武介绍,今年以来,全区各级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化支出结构,增强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民生保障,持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投入,保持必要支出强度,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加快预算执行,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1至8月,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5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2%,为全国平均增幅的4.5倍。其中与民生相关的教育、农林水、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文化、节能环保等重点支出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今年,全区各级财政部门深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扎实办好21件民生实事,截至目前,自治区已安排21项民生实事资金129亿元,努力推动各项民生工作落到实处,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刘武说。

在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全区各级财政部门安排资金282.7亿元,支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发展,扩大普通高中异地办学规模。同时,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落实好15年公费教育政策,教育“三包”经费标准年生均提高90元,并大力支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支持深化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

在支持实施健康西藏保障工程方面,共安排资金55.5亿元,全区各级财政部门支持深化“三医”联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巩固拓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成果。同时,筹措资金1.8亿元,支持37家县区公立医院供暖建设。

刘武表示,我区在坚持应保尽保的同时,稳步提升各类社保待遇,调整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月人均230元。另外,安排资金10.6亿元,统筹做好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年人均11364元、5340元,二、三、四类区孤儿基本生活补助标准月人均分别提高172元、206元、232元,并安排“三老”人员补助资金1.5亿元,补助标准月人均提高50元,组织开展重点民生资金专项整治行动,推动惠民政策落实落地。

“下一步,我们将合理划分各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理顺政府间收入关系,适度增强自治区调控能力。并持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进一步推动财力下沉,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稳步推进自治区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还将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增强政策的引导和‘指挥棒’作用。”刘武说。


责任编辑:唐朕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