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各民族共同书写边疆民族地区的历史。因此,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客观全面、动态发展、普遍联系的历史观点,重点加强边疆地方与祖国关系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文化发展史教育。”西藏大学教授普布次仁在首届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现场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对此,普布次仁表示,“四个共同”全面覆盖并全程贯穿中华民族形成、发展与演进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观的高度凝结和深刻表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国情与理论依据。
怎样加强历史观教育?普布次仁认为,边疆民族地区加强历史观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从宏大历史叙事中把握历史进程与发展脉络,使各族群众理解中国历史发展规律,认识中华民族包容凝聚的历史逻辑,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认同、历史认同、文化认同内化为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首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历史观教育的政治性、方向性。边疆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应设立边疆学学科并开设相关课程,普及中国边疆历史沿革、边疆发展现状等知识,建立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为基准的研究体系、话语体系、教育体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以及结合民族地区实际运用民族学等跨学科教育方法,教育引导学生从历史长河中正确认识国家、民族的来路和去向,传承弘扬伟大爱国精神、民族精神。
其次,坚持科学历史叙事,增强历史观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如边疆地方与祖国关系史的叙述,应该既讲清楚历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地方的主权主导和有效统治,也要讲明白边疆地方主动靠拢中央政权的历史过程,充分展现边疆地方与祖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密不可分的宏大历史进程。
最后,坚决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牢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认同,增强各族群众对边疆地方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认识,坚定历史自信,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