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新闻 > 西藏要闻

自治区人民医院专家提醒:这些生活细节要注意

2023年11月24日 09:0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记者 芮怡星
分享到:    

入冬以来,拉萨昼夜温差较大,忽高忽低的气温也让心脑血管疾病有了可乘之机。记者从自治区人民医院获悉,近期,心脑血管内科门急诊就诊量有上升趋势,该院每天接诊患者在300人左右。医生提醒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一定要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房间适当通风,身边备好常用药,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气温不稳定 

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曲扎老人患有慢性冠心病多年,平时一直注意保养,但最近天气多变,导致血压也不稳定,让他的身体有些吃不消,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只好赶紧到自治区人民医院复诊。

“降温后人体血管骤然收缩,带来最直接的‘不良后果’便是心脑血管疾病复发。从近期门急诊接诊数据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略有增多。”自治区人民医院冠心病随访门诊副主任医师央金告诉记者,根据就医特点来看,一年中,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容易复发;一天时间内,夜晚和凌晨心脑血管疾病容易复发,这些都与气温的不稳定有很大关系。

那么心脑血管疾病到底是何原因造成的?自治区人民医院高山病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达娃次仁介绍,急性心梗和急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两者发病危险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患者本来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加之冬季气温不稳定、患者没有及时前往医院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心脑血管疾病容易复发。还有一种原因是冬季缺氧,血管负担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容易复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要有过多体力活动,情绪上也不要激动等。”达娃次仁说。

据达娃次仁介绍,急性心梗的主要症状是突发、剧烈、持续性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急性脑卒中的主要症状是突发头痛、头晕、呕吐,伴随一侧肢体运动障碍、言语不清、平衡障碍、口唇歪斜、视物异常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表现。

正确利用120

通过绿色通道救治

20日上午,记者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诊室看到,该院高山病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次旦罗布正在为前来就诊的患者看诊。“老年人体弱,急症起病凶,不要有‘扛一扛’的想法。”次旦罗布说,老年人一旦出现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突发心脑血管急症的治疗一刻也不容耽误。达娃次仁介绍,急性心梗和急性脑卒中的最有效急救措施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药物治疗或介入手术开通闭塞的血管。因此,突发心脑血管疾病首先要拨打120急救电话,通过医院的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救治,以获得最快捷的急救,千万不要错过最佳救治的黄金时间,不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拨打120急救电话?达娃次仁介绍,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出现“突发、持续、剧烈”三个特点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正确有效地利用胸痛中心以及卒中中心进行救治,120急救中心会按照就近原则第一时间派救护车前往救援。“拉萨市区内救护车每次出诊费用一般在300到400元,县区及各市地一般会按照就近原则派车。”

那么,救护车到来之前,患者及家属应该采取哪种措施?达娃次仁表示,患者突发疑似急性心梗或脑卒中的症状时,由于尚未明确诊断,一定不要盲目自行服用任何药物,除非长期患有经过明确诊断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应避免活动,在家中静卧等待救援。

要提高警惕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心脑血管疾病是困扰现代人生命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而且致残率、致死率都很高。一旦患上这种疾病,不但会给自身生活带来困扰、给家人增添麻烦,还会给家庭和社会经济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达娃次仁介绍,普通人应当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积极控制和纠正三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久坐等不良习惯,遵循“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心理平衡”的十六字方针。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呢?达娃次仁介绍,日常饮食方面,冬季可适量增加一些水果、蔬菜、全麦食品等高纤维食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多吃鱼类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对心脏健康也有益;少吃高糖、高脂的食物,要饮食均衡,荤素搭配,多吃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要保持乐观的心情,学会放松,不要有过大的压力;平时注意多运动,保持合理的体重。肥胖、不良饮食习惯、作息不规律等都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大家平时要少吸烟、少饮酒,烟草里面含有尼古丁、焦油等,会引起血管释放紧张素,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酒里面有酒精,会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从而造成血管壁堆积过多的脂类物质,也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一定要定期体检,掌握自身血压、血糖、血脂的情况。

另外,达娃次仁建议,已经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做好“二级预防”,正确、规范地进行药物治疗,每1至2个月内定期前往医院复诊,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责任编辑:格桑卓玛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