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新闻 > 西藏要闻

阿里地区科技种草工作:科技助推饲草产业发展

2024年01月15日 08:4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原来不懂技术,牧草长势堪忧,经过科技人员指导,我们掌握了专业种草技术,如今种的草长得很好。”阿里地区日土县热帮乡龙门卡村党支部书记达娃云旦看着牧草种植基地丰产的优质牧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阿里地区科技局按照“立草为业,草业先行”的草业科技创新发展思路,先后争取并实施各类草业科技计划项目25个,投入资金达2100余万元,重点围绕优质牧草新品种引进、本地牧草繁育推广等开展适宜高寒地区、河谷地区、设施大棚牧草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15000余亩。

草业要发展,科技需跟上,人才是保障。阿里地区科技局通过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等共建,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引智、借智、用智”新模式,围绕草业科技创新、科技服务、科学普及等相关内容,开展了一系列草业科技创新与研发,促进种草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

实施《西藏阿里草本植物资源详查与数据库建设》项目,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专家团队对阿里地区7个县域的植被类型、植物资源的分布与种类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摸清了阿里地区维管植物84科317属994种,为有针对性进行草种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通过实施《人工草地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联合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专家团队开发了中心支轴式、平移式、固定式三种人工草地灌溉喷灌系统,开展了饲草生产节水灌溉和水肥耦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节水率达到普通模式的70%;通过实施《人工草地高效建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联合中国科学院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阿里地区农牧科研与技术推广中心专家团队引进饲草品种36种,筛选出燕麦、小黑麦、披碱草等适合品种,明确了有机肥与复合肥合理配施对饲草产量提高和耕地地力提升的作用,引进示范免深耕土壤调理剂、生物酶缓控释肥和膜量子保水剂等新型农资产品;通过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开展高效牧草种植研究,通过旋耕复壮技术将超过高产期的紫花苜蓿重新恢复到高产水平,可继续利用3-5年,采用青稞混播保护播种技术,当年可收获青稞鲜草均产达1600公斤/亩,第二年苜蓿将进入高产期,避免了新种苜蓿田第一年无产量的损失。同时,引种苜蓿新品种10个,引种垂穗披碱草新品种5个,80多亩试验地长势喜人;通过客土改良、精耕细作、水肥一体化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实现青海444牧草平均亩产鲜草达到5000余斤,比传统种植模式增产1000余斤;通过开展设施大棚食叶草种植试验,大棚种草每年可收割4茬,亩产鲜草达6000余斤。

阿里地区科技局还通过“科研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技术骨干+农牧民”的管理模式,带动项目区合作社机械租赁与农牧民积极参与项目,以工带学、以学促干,确保种植技术落地生根,实现了草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下一步,阿里地区科技局将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合作,破解产业发展技术难题,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增强科技在农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记者 永青 温凯 通讯员 张凯福)

责任编辑:罗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