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拉鲁湿地,仿佛置身于诗情画意中。湿地的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植物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从最佳打卡点望去,近处鱼鸟嬉戏,远处布达拉宫巍然矗立,构成一幅恬静的图画。近日,记者跟随“雪域高原焕新貌”采访团来到拉萨市拉鲁湿地,看到的就是如此风景。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国内面积最大的城市内陆天然湿地,保护区总面积12.2平方千米。这片湿地拥有独特的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为黑颈鹤、胡兀鹫等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栖息之地,在维持拉萨市城市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防风固沙、保障人居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拉萨之肺”。
近年来,拉萨市通过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吸引了数百种鸟类栖息、逗留,不少“稀客”成为“常客”,动植物种群和生物资源得到恢复和发展,保护区内的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提高,土地沙化现象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生态好不好,动物能知晓。“根据2023年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拉鲁湿地保护区共记录鸟类167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40种,湿地越冬的候鸟明显增多。”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拉姆次仁说。
数据的背后,是众多工作人员日复一日的坚守。作为湿地的巡护员,旺久已经在此工作了17年,与50余名同事一起,守护着这片湿地。“不仅要定期对外围水系进行杂物清理,冬天,来这里越冬的候鸟食物不够的时候,湿地的保护员还会冒着严寒站在水中为候鸟投食。”旺久说。
为了扩大湿地保护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各类宣传日为契机,通过科普的方式,向公众普及湿地生态知识,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
巡护步道向公众免费开放,实现了拉鲁湿地生态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目标,也提升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天气好的时候,我会带着孩子在湿地公园散步,站在观景台上看看湖泊、小动物,与大自然亲近,感觉特别好。”市民尼玛一家周末在巡护步道散步,她对拉萨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赞不绝口。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