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河畔,“两路”纪念碑与《文成公主》实景剧场隔河相望。
而剧场所在地慈觉林村,村民祖祖辈辈在石头山脚下刨地种土豆、青稞,务农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而今,村里家家户户都参与了文旅产业建设,依靠文旅产业过上了好日子,这种改变得益于一座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的兴起、一台实景剧《文成公主》的唱响……
金秋时节,报道组车辆沿着拉萨城区高楼林立的街道,开往位于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慈觉林村的《文成公主》实景剧场。不到20分钟的车程,采访组便抵达了慈觉林村。只见一座座红顶灰砖的藏式小楼依山而建,水泥道路整洁宽敞,一旁造型独特的文创产业园区更是别具风情……
这个以前靠传统农牧业为生的村子是如何转型为依靠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新型村庄?
“过去,我们村子很穷。就拿我家来说吧,靠种地卖菜维持生计,一到冬天地里上了冻就完全没了收入,有时买油买盐都拿不出钱来。”随行的47岁村民边巴向采访组讲述着村子的往昔。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每次进拉萨城,边巴都要坐好久的拖拉机;如今村里的道路四路通达,骑电动车15分钟就能到城里。
2012年,自治区提出要打造一台高水平的旅游演出节目,北京市援藏干部和团队一起组织创作、组建公司、招募演员,让《文成公主》演出从构想变为现实。十多年来,通过文化扶贫、产业扶贫的方式,《文成公主》实景剧项目有效带动慈觉林村全面脱贫,同时让村民通过参与项目,实现就业增收。
在《文成公主》实景剧演出的群演中,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8岁。他们不仅在夜晚通过参与剧目演出赚取薪资,白天还能经营农家乐或商铺增加收入。现如今,慈觉林村每家每户都购置了货车或轿车,经济收入显著提升。
夜幕降临,慈觉林村的文创产业园区内灯火辉煌,热闹非凡。街道两旁霓虹灯闪烁,将黑夜装点得如同白昼。空气中弥漫着美食的香气,从热气腾腾的小吃摊到特色餐馆,都散发着诱人的味道。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文成公主》实景剧项目遵循“一剧、一街、一园”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成功构建了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夜间经济全产业链体系。
漫步园区内,只见一家小吃店门庭若市,挤满了前来观看《文成公主》实景剧的游客与当地居民。“别看我这儿只卖土豆和凉粉,每天光顾的食客络绎不绝,收入可不少。”村民旺姆说,这是她在园区开店的第四个年头了。
据悉,《文成公主》实景剧开演以来,吸引了各式各样的商家入驻园区,真正让拉萨的夜晚“亮”起来,让商圈人气“旺”起来,让夜间消费“火”起来。
夜晚的《文成公主》实景剧场,被柔和而温暖的灯光所包围。舞台上,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服饰,以精湛的演技和深情的演绎,重现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历经艰难,促进汉藏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与松赞干布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的传奇故事。
台下有一位拿着扫帚的特殊观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已经观看了上千场《文成公主》实景剧,在耳濡目染中,文成公主的故事早已铭刻于心,她就是拉次。今年50多岁的拉次不仅是剧场的保洁员,更是慈觉林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亲历者。作为慈觉林村村民,拉次一家和其他村民一样,一直过着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的日子,一年下来仅够温饱。
转机出现在2012年,《文成公主》实景剧项目落户慈觉林村,拉次和爱人抓住机会,参与了前期舞台搭建,两个人每月有了稳定收入,从此,她家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后来她还分别干过剧场绿化、绿植养护等工作。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她晋升到保洁管理层,每个月有了7000余元的固定收入。
回想过去的日子,拉次说:“以前,一家人被牢牢地拴在那几亩地里,生活视野极其有限,不识字,更无法用普通话与外界交流。”自从进入剧场工作后,一个全新的世界向拉次敞开了大门。她遇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每天的工作与生活都充满了新鲜与挑战。公司还体贴地为她们这群来自村里的员工安排了普通话培训。如今,拉次已经能够用流利的普通话与大家沟通交流,她的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广阔多彩。
发生在拉次身上的变化就是慈觉林村村民十多年来生活变迁的缩影。依靠《文成公主》实景剧项目,慈觉林村村民吃上了“旅游饭”,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去年慈觉林村集体经济收益达1600余万元,村民分红达600余万元。慈觉林村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将利用好区位优势,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村民群众的就业增收渠道。同时,我们将深入开展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增强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记者手记
2024年8月,记者一行来到拉萨市慈觉林村,采访与“两路”纪念碑隔河相望的《文成公主》实景剧场。踏入慈觉林村,仿佛穿越千年时光,曾经的偏远与贫瘠,如今已被《文成公主》实景剧的光芒所照亮。记者采访到了一位50多岁、面容慈祥淳朴的藏族阿佳拉次。拉次大姐的笑容,是这片土地变化最好的注脚。她的故事,见证了文旅繁荣的蜕变过程。采访中,记者被村民的热情与自豪深深感染。他们不仅通过这部剧增收致富,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文化自信和归属感。在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和传承西藏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文旅项目能像《文成公主》一样,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照亮更多村庄的希望之路、致富之路。(记者 彭婧 张晓明 黄志武 德吉央宗 张多钧 薛莹 吴占云 索朗多拉)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