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本报记者与工作人员合影。(图片由自治区体育局提供)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从青藏高原到东北平原,跨越祖国对角距离,只为奔赴万众期盼的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赛场,与西藏的孩子们相见。是的,在我眼里,他们真的就是孩子,20岁左右,正值青春年少。他们善良、懂事,身上充满阳光和正能量。
本届亚冬会,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的3名西藏运动员次仁占堆、索朗曲珍、次旦玉珍在第九届亚冬会的盛大舞台上精彩亮相,他们用速度和激情,注入青春的活力,用奖牌向亚洲证明了中国滑雪登山的实力。
每个奖牌以及好成绩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几个运动员里,我最早认识的是滑雪登山运动员索朗曲珍。
2023年4月,我们在全国滑雪登山冠军赛相识,给她和她的好朋友玉珍拉姆(西班牙世锦赛短距离U20组的冠军)、扎西旦珍在雪地上拍了合影,我们互相留下联系方式,并约定“青山不改,后会有期”。
这一晃,就是将近两年时间。在本届亚冬会滑雪登山女子短距离、混合接力比赛中,索朗曲珍带病上阵,获得两枚铜牌。
“很高兴获得这么珍贵的奖牌。但是也有遗憾,其实我还能做得更好,我会努力、再努力。”再次相见,索朗曲珍笑容依旧,但是下巴变尖了,身形看着也消瘦很多。
记者问她:“你是不是瘦了?”
索朗曲珍说:“是的姐姐,我这两年瘦了将近20斤。我度过漫长的低谷期,有时会觉得力不从心、不知所措,好像再怎么努力都徒劳无功。我也明白,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都很顺利,但是要一直向前走,一切伤痛会随着时间而淡化。我相信今后会更好。”
我们这次的对话将近半小时。这个曾经爱笑、在雪地里画笑脸娃娃的女孩,仿佛一下子长大了。
每一个为了生活、梦想而努力奋斗的人,都值得点赞。
次旦玉珍,记者对她的印象就是——瘦瘦小小的身躯、却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出道即是巅峰”是很多人对她的评论。
可哪有这么多巅峰?每一次成绩的背后,何尝不是辛酸和苦楚。这几年,在冰雪赛场,记者一直在关注她的成绩,很多时候,她的分数比男队员都高。或许这也是她经常跟着男队训练的结果,但是男女体力悬殊,跟随男队的训练过程中要承受更多苦楚和压力。
19岁的年龄,次旦玉珍却有着高于常人的稳健和风轻云淡的心态,如果不是在颠沛中饱经沧桑,那便是太过懂事和善解人意了。
越野滑雪,是记者在本届亚冬会首次接触的项目,记者也因此认识了次仁占堆。作为首位参加奥运会的西藏运动员,曾于2022年参加北京冬奥会越野滑雪项目比赛。在本届亚冬会上,他与队友李明林、宝林、王强获得越野滑雪男子4×7.5公里接力项目比赛金牌;在越野滑雪男子个人短距离项目比赛中获第六名。
这个平时有些腼腆的大男孩,在赛场上,眼神坚定、勇往直前。这些年,他凭借不懈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从入门到全运会、亚冬会、冬奥会选手的蜕变。他常说的那句话就是“把每一次比赛当作宝贵的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己。我能做的就是永葆热爱,勇敢向前进。”
西藏登山队副队长阿旺扎西说,运动员是一个非常光荣和令人敬佩的职业,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巨大贡献。踏上赛场,他们就是英雄。他们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着广大群众积极向上、努力奋斗。
为梦想而拼搏,为国家而征战。这就是体育精神。
赛场上,记者还看到来自泰国等国家的参赛选手,在这个团结舞台上,为国家而征战,真正实现“冰雪同梦 亚洲同心”。他们的一位女记者,手冻得通红,依旧高举着手机,认真记录自己国家的运动健儿,这些同样令人钦佩。
我是记录者,也是仰望者。记者每天的工作,不仅要克服将近零下20多度的低温、飞雪、大风,做好“报喜”工作,还要书写好成绩背后,体育运动所展现的正能量和“情绪价值”。
很幸运,有幸来到亚冬会的赛场。很多时候,我们在写别人的故事,也在自我启迪和治愈。
这是记者从事体育报道的第九个年头。这些年,亲身见证了西藏体育的发展和运动员的成长。越来越多西藏的孩子入选到国家队,他们在一次次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名列前茅,让世界更多人看到了中国选手的实力。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