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新闻 > 西藏要闻

滴新人豪气的底气是什么?

2025年02月22日 09:06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孙开远 武沛涛
分享到:

藏历新年临近,各地农牧民纷纷开启“数钱”模式,一年一度的集体经济分红活动在雪域各地陆续展开。在山南市乃东区滴新社区,居民今年又分到了大“红包”。

去年,滴新社区分红1200多万元。对此,区内外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让滴新社区“豪气”了一把。

今年,滴新社区分红1190多万元。现场摆放了560多万元现金,其余的则通过线上转账给群众。与去年相比,喜悦之余,滴新人对分红的态度多了几分低调、自信与从容。

滴新人豪气,但他们不希望给外界留下只是有钱的印象。滴新人知道,每年千万元的分红并不是他们豪气的底气。

那么,他们豪气的底气是什么?这事还得从20年前说起。

这个雅鲁藏布江对岸的社区距离乃东城区只有20分钟的车程。“养猪为过年,养鸡为花钱”,和全区广大农牧区群众一样,20多年前,滴新人过着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依靠土地只能保障温饱,为了手头上能够宽裕一点,一到农闲时节,村民就开始到山南或拉萨打零工。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西藏驶入经济发展快车道。一条条黑色公路在延伸,一座座新兴城镇拔地而起……

乘着富民惠民政策的东风,不甘人后的滴新人抓住了发展机遇。

去年刚退休的老支书扎西多吉掰着指头告诉记者:2006年,全村集资成立砂石场;2008年,集资成立砖场;2009年,成立采石场。滴新村产出的砂石料变成周边城镇的高楼和平整的路面。搭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滴新村挖到“第一桶金”。

后来,为响应国家环保政策,村里陆续关停了砂石场、砖场、采石场,寻求发展模式的转型。

于是,村里又陆续有了藏香猪养殖合作社、奶牛养殖场、建筑公司、运输车队。

扎西多吉说,1999年,他担任村委会主任的时候,村集体账面没有一分钱。现在,已发展成为山南市乃东区泽当街道滴新社区,集体固定资产和现金资产分别达到5400多万元和7000多万元。十几年来,社区集体分红数额从40多万元增加到每年千万元以上。不算各种工资收入,这些年社区累计向群众发放利润分红达5000多万元。富足的滴新人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全社区247户群众中,200户家庭出了大学生,目前在全区各地工作。

随着集体产业的壮大,早在十多年前,农忙时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开始在滴新村出现。

为解决劳动力问题,2013年,滴新村又集体出资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和种植合作社,逐步由集体接管各户土地。

党中央精准脱贫政策实施的几年后,滴新人口袋鼓鼓、头脑充实,在市场经济“实战”中、在网络信息的熏陶中,涌现出一批经营管理集体经济的内行。

年轻的社区治保委员旦增说,去年底,村里又买了10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淘汰了一批老旧农用机械。社区300多个劳动力早已完全摆脱传统农牧业的束缚。3000多亩耕地,从种到收都实现了机械化,集体“农庄”模式已初具雏形。

年过半百的滴新社区居委会主任边巴经历了滴新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20年。在他内心深处,不舍得这片土地。

“年轻人要么在外工作,要么在村经济实体上班,社区里平时只有老人,我们也面临‘老龄化’问题。”边巴说,作为社区居委会主任,贯彻好中央精神,守住耕地红线,经营好3000多亩土地是他最重要的责任。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是乡村振兴的“金种子”。滴新社区899人都舍不得这片土地。

随着生产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可以预见,藏香猪养殖合作社、奶牛养殖场、建筑公司、运输车队劳动密集型岗位今后也会出现劳动力的短缺。

谈起滴新的将来,边巴说,年轻人见多识广,比他有文化,相信他们有能力解决。

故事讲到这里,滴新人豪气的底气是什么,我们应该清楚了。

滴新人豪气的底气,源自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源自他们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的智慧,更源自他们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与坚守。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乡村振兴典范。展望未来,滴新人将继续秉持这份豪气与自信,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他们的故事,将激励着更多人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书写新时代农村的壮丽篇章。


责任编辑:唐朕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