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新闻 > 西藏要闻

又一部西藏主题纪录片登陆央视!

2025年03月24日 18:33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

由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林业和草原局出品,聚焦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纪录片《我在长江头》近日已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播出,以多语种面向全球观众呈现,并在央视频同步播出。

那曲市安多县玛曲乡境内的姜根迪如冰川,是长江正源的所在地,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古拉山以北区域。万里长江的第一滴水,就来自于这条冰川末端消融的水滴。当地平均海拔5200米,每年冰冻期9个月以上,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世代生活着十几户人家,他们是距离长江源头最近的人。三江源地广人稀,这里的居民都负担着“双重身份”——既是牧民,也是生态管护员。有没有外来者非法闯入,有没有野生动物表现异常……利用对讲机一户传递一户的方式,牧民们在气候恶劣、交通不便、通讯受限的情况下,搭建了自己小小的“情报网”,忠实地担当着国家公园守望的眼睛,守护这片珍贵的水源地。

保护青藏高原独一无二的生物多样性,是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的重要目的之一。安多县岗尼乡的高原草场,位于一条藏羚羊迁徙通道上,这里也是藏原羚、藏野驴、雪豹、藏狐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站长普曲带着管护员们长期驻守在无人区中,一串脚印,一块粪便,他们就能判断动物出没的地点、迁徙的节奏。随着食草动物的数量增加,暗中捕猎的食肉动物也更加活跃,新生和死亡的生命循环,时刻在这片草场上演。观察这条食物链,已经成为管护员们工作的新重点。

国家公园的建设,背后必然需要科学体系的支撑。为了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巴青片区进行生态环境调查,摸底本地生物资源的“家底”,孙国政博士带着自己的团队深入国家公园的河流、湿地与草原。通过水文采样、野生动物调查、布设红外相机等多种手段,他们获取了当地生态资源的第一手信息。这些宝贵信息,将充实三江源规划建设的资料库,也能对国家公园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纪录片的拍摄基本在海拔超过5000米的地区完成。在这里,每一口呼吸都变得沉重,但每一帧画面都充满力量。镜头下无论是淳朴善良的农牧民、国家公园的管护员、还是科研人员,都在用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

最后,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纪录片播出之时,每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即将到来,希望《我在长江头》能让观众看到这片土地的美丽,更看到“一江清水向东流”背后,那些投身生态文明事业人们的无私奉献。

责任编辑:朱颖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