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新闻 > 西藏要闻

全国劳动模范杨立勇:探索数字电厂建设的“西藏方案”

2025年05月02日 08:5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索朗琼珠
分享到:

图为杨立勇对DG水电站工业监控摄像头进行检查(资料照片)。

在海拔3500米的雅鲁藏布江畔,西藏DG水电站控制室里,大屏幕上跳动的三维数据流正实时映射着整座电站的“生命体征”。这套让高原水电站拥有“数字孪生体”的智慧系统,出自一位扎根水电行业30年的“老匠人”之手——全国劳动模范,华电西藏能源有限公司大古水电分公司生产技术部信息化专工,助理工程师、高级技师杨立勇。

2020年,44岁的杨立勇从四川发电厂来到西藏工作。那时,他已是业内知名的“机电医生”,主持过40多台机组调试,处理疑难缺陷300余项。但面对西藏在建最大内需水电项目DG水电站,他毅然选择从零开始:“这里需要的不只是传统水电技术,更要探索高海拔数字电厂建设的‘西藏方案’。”

高原上,他带着团队白天爬大坝、钻隧洞,晚上与专家“云会诊”,日复一日扑在工作现场,搭建起了涵盖智能安防、数字大坝等6大系统的智慧平台。2021年电站建设冲刺期,杨立勇连日驻守、冲锋陷阵,最终实现“一年四投”的西藏水电建设奇迹。

如今,电站不仅能“远程把脉”设备健康,还能通过“鱼脸识别”系统自动统计过鱼种类——这项技术,打破了“人工数鱼”的行业惯例。

面对昼夜温差超30℃、氧气稀薄的恶劣环境,杨立勇广泛吸引科研机构专家技术力量,聚焦“高寒高海拔RCC筑坝技术”“环保示范工程技术”“智能水电站建设”三大科技创新脉络,研发出高海拔复杂条件下碾压混凝土坝建设、装配式长鱼道建设、开挖料深度利用等关键技术,多项世界级难题一一被突破。

一次作业中,杨立勇团队在DG水电站大坝取出26.2米、直径20厘米的当期世界最长碾压混凝土芯样,现珍藏于国家博物馆。

在他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里,陈列着153项专利证书,累计荣获科学技术奖32项、省部级工法21项、QC成果32项。行业专家高度评价DG水电站建设成效:“填补了高海拔复杂条件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空白,有力推动水电行业筑坝技术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面对工作中的艰辛,嘉奖越多意味着独自坚守的岁月就越多。每个行业都是这样的。”杨立勇轻描淡写地说。

DG水电站投产运行后,杨立勇动员业务骨干尤其是青年职工50余人加入到创新工作室中,这名“老师傅”把自己多年探索总结出的技术经验和创新心得无私传授给身边青年职工,培养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西藏自治区巾帼建功标兵、西藏自治区优秀共青团员、华电集团“十大奋进者”等多名水电技能型人才。青年正逐渐成为推进数字电厂建设、创新创效的重要“主力军”。

在“杨立勇劳模创新工作室”50余名汉族、藏族等成员中,已有8人获省部级荣誉。他们在诠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同时,更成为了工匠精神在水电建设中的传承者。

责任编辑:程利娜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