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新闻 > 西藏要闻

让每一笔资金花在明处用在实处

——从衔接资金第一季度执行情况看山南推进乡村振兴

2025年05月17日 09:20    
分享到:

五月的雅砻河谷,青稞和小麦在雪山映衬下舒展着身姿。伴随着牦牛脖颈铜铃的脆响,山南市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执行成效的最新进展令人振奋。

近日,全区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第一季度执行情况揭晓,山南市2025年第一季度四级财政衔接资金执行进度29.58%、中央财政衔接资金执行进度34%,在全区都排名第一。

一直以来,山南市高度重视衔接资金管理。按照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强化地级领导助农兴农包保,配套市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25亿元,补齐农牧区短板弱项,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的要求,科学规划资金投向,重点支持产业发展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并建立严格监督调度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加快项目实施,推动资金快速拨付,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在措美县,一家畜产品综合加工厂由于多种原因,生产运营遭遇困难。列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重点扶持项目后,截至目前共计投入资金2398.36万元,其中措美县政府投入资金(包括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以及其他资金)1794.5万元,自筹资金603.86万元。据了解,这个畜产品综合加工厂计划被改造成为集冷链运输、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畜牧产业化企业。

这样的乡村振兴产业扶持场景,正是山南精准配置资金的缩影——将七成以上资金投向特色种植养殖、农旅融合等造血型产业,让每一分钱都能成为激活经济发展的星火。

近日,在乃东区水利局会议室里,水利工程项目推进会正在紧张进行。面对高海拔地区施工期短的特殊挑战,去年入冬前,乃东区的水利提升工程已完成设计评审、用地审批等前期工作。开春冻土消融,施工队立刻进驻工地。“资金等项目”转变为“项目等资金”,山南全市重点项目跑出了高原建设的加速度。

在浪卡子县打隆镇,乡村振兴项目工地立着醒目的“阳光监督牌”。扫描二维码,资金流向、施工进度、质量验收等信息实时更新。这套融合区块链技术的监管系统,与群众监督和飞行检查构成立体监管网络。去年,某边境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因材料运输延误,系统预警后,三天内即启动应急物流方案,确保工程如期交付。“科技+制度”的双重保障,让惠民工程既提速又保质。

沿着蜿蜒的乡村公路,衔接资金投入绘就的民生图景渐次展开。

在洛扎峡谷,古村落保护项目让百年碉楼变身民宿集群;

在错那门巴民族乡,生态茶园带动200余户群众年均增收万元;

在隆子玉麦乡,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常见病诊治不出乡;

……

这些发生在高山深谷间的变化,正悄然改变着“项目等资金、牧民盼发展”的旧格局。在这片离太阳最近的沃土上,每一笔乡村振兴资金都在化作滋润高原的甘露,浇灌出农牧民心中的希望之花。

责任编辑:朱颖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