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塔香成品。
图为制香原料。
图为游客将混合好的香泥捏成球形。
图为搓成条形的香泥。
图为用香刀切成小块的香泥。
图为亲子活动中,小朋友用牛角器挤线香。
图为拉萨楚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拉巴片多(左)教小学生制作藏香。
图为游客依照指导制香。
图为邦达仓藏文化体验中心制香师教外国游客制作藏香。
图为“藏香制作与技艺”活动走进堆龙德庆区第二小学。
在西藏,有一种香,古老珍贵,却也随处可见。它是融入当地人日常生活的——藏香。
走进位于拉萨市老城区邦达仓古建大院的邦达仓藏文化体验中心,一股独特舒缓的香气扑鼻袭来。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及本地市民来到这座古建大院,深入体验藏香制作。近年来,随着拉萨市文旅服务的提升与完善,越来越多进藏游客选择深度文化体验,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邦达仓古建大院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茶马古道上巨商邦达仓家族的兴衰。它不仅是拉萨市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之一,更成为了游客体验藏香、藏茶制作的好去处。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深入了解西藏文化的独特韵味。
“欢迎各位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开设邦达仓藏文化体验中心,是为了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希望更多来自国内外的朋友认识藏香,了解藏香文化。”邦达仓藏文化体验中心制香师平措正为前来体验藏香制作的游客解说。
平措接着向游客介绍藏香的历史和发展脉络,并带领大家进入制作藏香环节。完成净手等准备工作后,平措向大家介绍香粉、香棍、香勺、香刀及香料等制香用具。
“我们准备了7种常用的原料,其中,有一味香料是由30种珍贵原材料混合制成,剩下的还有甘丹香草、红檀香、榆树粉、柏树粉、丁香等,紫檀香可以缓解精神紧张、助眠,甘丹香草可以杀菌、消毒……”平措向游客讲解着。
制香时,平措介绍每种香粉的用量比例,紫檀粉1勺、柏树粉1勺、甘丹香草粉1勺……接下来拿起香勺和香棍、轻轻抖平之后再把它压平,倒进香碗,进行搅拌,最后加上榆树粉,比例要准确,不能多加也不能少加,它能起到黏合的作用。
前来体验的游客脸上洋溢着笑容,相互展示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塔香,当他们捧着自制的塔香立于百年雕窗前,阳光穿过藏式窗棂,为香雾镀上一层金边。
“我在拉萨工作有12年了,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制作藏香,感觉很治愈,很放松。”市民李桂蓉说,平时在家点过线香,今天第一次接触塔香。“以前,我总觉得藏香的制作过程应该很简单,可能是通过机器和模具制作。但这次体验后,发现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虽然自己做的塔香不如老师的漂亮,但看到自己的作品还是有点小成就感,非常开心。”
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藏香是塔香和线香。制作完塔香,平措又开始带领大家制作线香。“大家知道我手里拿的这个东西是什么吗?这是牛角器,是用牛角做的……把香泥放入牛角器里,通过推拉、挤压,可以制作出线香,用力需要均匀。”平措边说边演示。
据拉萨楚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拉巴片多介绍,自2024年4月该公司将藏香体验项目引入邦达仓古建大院以来,已接待了2000余名国内外的游客,不仅推广了自家的藏香品牌,还带动了邦达仓古建大院旅游经营,提升了大院酒店入住率和餐厅的用餐人数。这里还时常开展亲子活动,让小朋友和父母一起体验古法制作藏香。此外,该项目还解决了林周县部分妇女的就业问题。
随着旅游旺季来临,该公司将继续在邦达仓古建大院开展藏香体验活动,并计划将体验场景延伸至拉萨的旅游景点、林周县神秘树林等地,拓展藏文书法、藏茶、藏族服饰等多元文化体验,进一步推广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净手到成香,1小时的体验活动,游客带走的不只是几支自制的香,更是对西藏文化“可触摸”的认知。邦达仓的香雾漫过拉萨老城区的街巷,正如一位游客在留言簿所写:“原以为藏香只是高原符号,直到亲手揉碎香料,才闻到生活的烟火与传承的温度。”在这里,传统不是标本,而是掌心可及的活态文明,随着每一缕香雾,飘向更广阔的天地。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