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尼玛次仁在拉萨市曲水县聂当乡小学宣讲民族团结相关知识(资料图片)。
一辆摩托车、一份泛黄的孤儿名单、二十几双清澈的眼睛——这是尼玛次仁扎根雪域高原20年的坚守。从收养27名孤儿到创办习书院,从基层宣讲上千场到发起成立环保协会守护年楚河,他在西藏大地上书写着“小人物”的大爱担当。
尼玛次仁,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江洛康萨社区副主任,近日被评为第九届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27名孤儿的“好阿爸”
初见尼玛次仁,是在今年5月24日中午,他刚从北京领奖归来。47岁的尼玛次仁,最显眼的是那满头白发以及眼角的皱纹。
白发、皱纹的背后,是27名孤儿的一声声“好阿爸”。
尼玛次仁开过甜茶馆、洗车场,经营过咖啡馆、客栈,凭借自己双手创造的财富,他硬生生将27名孤儿的生活变得比蜜糖还甜。尼玛次仁的动力,源于“让爱延续”的信念。
“我自己就是孤儿,那种无依无靠的滋味,我比谁都懂。”尼玛次仁说。
收养孩子的契机,源于一次回乡探亲经历。2006年,他回到桑珠孜区年木乡探亲时,被邻居奶奶独自抚养4个孩子的艰难处境所触动,当即决定收养邻居奶奶的两个孙女。
这次经历,成为他收养孤儿之路的起点。此后,尼玛次仁骑着摩托车,深入偏僻农村和高海拔牧区,陆续收养了来自桑珠孜区、江孜县、仁布县等地的27名孤儿。
为解决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在日喀则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尼玛次仁创办了习书院,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学习园地。
“家庭教育同样至关重要。”尼玛次仁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从不强制要求孩子们学习特定的内容,而是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十余载春秋过去,一批又一批孤儿走出习书院,在西藏各行各业发光发热。他们传承着尼玛次仁大爱无私、助人为乐的品格,不仅工作出色,还热衷于公益事业。“是阿爸教育和成就了我们!”日喀则市政协委员边巴次仁说。
惠民政策的宣讲员
尼玛次仁有本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的行程:从珠峰脚下的定日县到羌塘草原的班戈县,西藏60多个县(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身为自治区级宣讲员,本子上的千余场宣讲活动见证了他的另一种坚守。
扎根基层一线的他,深知宣传、教育、凝聚群众的重要意义。他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对西藏的特殊关怀,普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文明实践理念,耐心讲解法律法规和卫生健康知识等。
基层宣讲任务艰巨而繁琐。尼玛次仁明白,要想给老百姓讲好政策,自己必须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在山南错那市洞嘎村宣讲时,他了解到一个八口之家因为觉得医保费用高,只给老人小孩交了医保,后来却因家里的中年人患上糖尿病而面临巨大经济压力。这一情况让他坚定了深入研究医保政策的决心。
“偏远地区老百姓在健康保障上存在侥幸心理,我要把复杂政策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话,让大家知道缴纳医保的重要性。”他说。
尼玛次仁还以志愿者的身份,先后在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市开展防治艾滋病宣讲700余场次。对于生活困难的患者,他自掏腰包,为他们购买生活用品、药品等物资。据不完全统计,尼玛次仁个人捐款捐物总计10万余元。
上千场次的宣讲让他喉咙嘶哑、皮鞋磨破,但他从未停下脚步,将党的政策和关怀传递到西藏的每个角落。
年楚河生态的守护者
2023年4月,在日喀则市年楚河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成立大会上,尼玛次仁将“护河先锋”的旗帜交到志愿者手中,曾经以大爱善举收养孤儿,被孩子们亲切唤作“阿爸”的尼玛次仁,如今又多了一个身份——高原环保卫士。
2023年4月8日,日喀则市年楚河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正式成立。“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好年楚河的生态环境。”作为日喀则的母亲河,年楚河在尼玛次仁心中有着特殊地位。
身为协会的发起人和主要负责人,尼玛次仁自筹资金购置工具,带领会员投身环保公益。他深知,单纯地清理垃圾,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如果大家没有环保意识,那垃圾是永远都捡不完的。”为此,他组织会员深入社区、走进百姓家中,帮忙打扫卫生并开展环保宣传,帮助大家进一步增强环保理念。
“好的事物大家都喜欢,咱要是带头把环境卫生维护好了,周围的环境也变干净了。时间一长,大家自然也会主动去做环保的事。”尼玛次仁说。
在尼玛次仁等环保卫士的不懈努力下,当地居民环保意识显著提升,不少群众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垃圾分类和节约资源在当地蔚然成风。
如今,行走在年楚河两岸,只见清澈河水波光粼粼,河畔野花绚丽绽放,当地群众引以为傲的母亲河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