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芝市区出发,沿318国道一路南行,出城大约六七公里,一座背山面水、屋影绰绰的美丽村庄掩映在一片青翠之间。
这里就是巴宜区林芝镇的嘎拉村,是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曾经到访过的“桃花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嘎拉村全体村民回信,勉励大家把雪域高原的自然美景保护好,把“桃花村”品牌擦得更亮。总书记的嘱托让嘎拉村群众欢欣鼓舞,备受激励。
时光如梭,花开花谢、绿荫绵延,现如今,嘎拉村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高原初夏,嘎拉村山明水秀,村庄周边遍布的1200多株野桃树绿叶舒展,毛桃缀满枝条。
“桃树是嘎拉村的最大特色,保护好桃林,让村庄花开得更盛,结出硕果,这是全村人一致的观念,共同的行动。”村党支部书记边巴介绍,几年来,村里实施了更为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划定了生态红线,组建了专职护林员队伍,每年都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种植适合当地的桃树品种,不断延展着“桃花村”的美丽风姿。
“我们吃的‘桃花饭’‘旅游饭’,其实就是‘生态饭’。”村民次仁旺杰的话,道出了嘎拉村发展之基。
2024年,嘎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00多万元,比2021年增长了4成,其中一半以上都是生态旅游带来的。
而在早些年,嘎拉村村民主要是靠伐木为生,收入不高,对环境破坏却很大。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村民从山上下来,砍伐树木变成了保护树木、种植树木,这才有了“桃花村”的美丽生态和兴旺的旅游业。
“我们村现在可不只有桃树,樱桃、苹果、石榴样样都有。”嘎拉村村民拉姆玉珍笑着说。
为了进一步改善环境,增加多元收入,嘎拉村把发展目光投向绿色种植,全村集体出资,打造了七八十亩果园。前年开始,果树陆续挂果,樱桃一斤能卖到40元至45元。
不仅如此,村民们还把果树种到庭院,家家户户都是林荫满院、花果飘香,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庭院收入。
在嘎拉村,绿色发展之路不仅体现在生态经济上,还体现在绿色文明之风上。2021年,嘎拉村打造“绿色银行”,2022年与农行对接,推出“绿色银行”信用档案,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生产生活的“含绿量”。
村民们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将回收的垃圾核算成积分,不但可以用积分兑换成牙膏、纸巾、香皂等生活用品,排名靠前的村民还可在农行“惠农e贷”中享受增量授信、放款提速等金融服务,这让“绿色银行”真正成为嘎拉村群众提高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理念的重要渠道。
好生态引领好生活、带来好“钱”景,这是嘎拉村实现绿色发展的底气。村委会副主任尼玛多吉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努力的方向。未来,我们全村群众要同心协力,持之以恒做好生态文章,让‘桃花村’的品牌越叫越响,让嘎拉村的山更绿、水更清、花更艳,群众生活更美好、笑容更灿烂。”
绿满山乡桃满庄,花繁果硕幸福长,嘎拉村以生态促振兴的绿色发展故事还将不断续写。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