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拉萨7月19日综合讯 连日来,我区各族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全体村民的重要回信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总书记重要回信中“为建设繁荣稳固的祖国边疆贡献力量”的殷切希望与深情嘱托,转化为全区上下团结奋斗、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以实际行动向着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奋勇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嘎拉村的发展变化给予肯定,并对未来发展提出殷切期望,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文化在乡村振兴、民族团结以及边疆繁荣稳固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阿里地区文化战线上的工作者,这封重要回信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也备受鼓舞,为进一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阿里地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普布深有感触地说。
在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区,拥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阿里地区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持续推进非遗资源补充性普查与认定工作,完成了新增80项非遗普查建档工作,55项非遗评定为第四批地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01项非遗推荐申报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开展非遗进景区等活动近20场次。截至目前,阿里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217项,其中国家级4项、自治区级35项、地区级116项、县级62项。
“在党的兴边富民好政策引领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做好阿里地区历史文化传承工作。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这些优秀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促进民族团结、推动边疆繁荣稳固的重要力量。”普布表示。
近年来,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方面,阿里地区博物馆积极行动,深入阿里地区七县的文物遗址、群众家中和田间地头,发掘、收集文物。为了找到珍贵的文物和化石,工作人员常常跋山涉水,如今博物馆已有2100余件珍贵文物和史料藏品。这些藏品承载着阿里的历史记忆,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我们努力挖掘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参观者了解它们的出处、作用和流传经历。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一方面继续加大文物收集和保护力度,不断丰富馆藏;另一方面创新展览形式和文化活动,运用数字化等手段,让古老的文化更生动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增强文化传播力。”阿里地区博物馆馆长群旦欧珠表示,“我们将加强与学校、社区的合作,开展文化讲座、研学活动,培养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热爱,让文化传承后继有人。我们坚信通过努力,一定能把雪域高原的历史文化传承好,为建设繁荣稳固的祖国边疆贡献力量。”
7月以来,在昌都市类乌齐县类乌齐镇,牧民群众正进行夏季牧场搬迁。习近平总书记给嘎拉村全体村民的重要回信成为他们连日来热议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挂念着西藏各族人民、挂念着我们的生活。”类乌齐镇君达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村基层人民调解员扎巴次成在宣讲中说,“社会安定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基础,幸福生活的底气,邻里和谐、生活安定,我们放牧生活才安逸。”
安定和谐的环境,积聚出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力量。那曲市色尼区古露镇注重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与平安建设工作紧密结合,积极引导群众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转化为建设平安家园的强大动力。通过开展文明村创建、平安家庭评选等活动,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古露镇党委书记王彪表示:“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新成效,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记者 洛桑旦增 永青 彭琦)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