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新闻 > 西藏要闻

林芝虾产业:生态养殖绘就好“丰”景

2025年07月29日 08:3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王珊 谢筱纯 刘枫
分享到:

在西藏林芝,这个被称为“雪域江南”的地方,有着清澈的尼洋河水、充足的日照,简直就是水产养殖最佳地。过去由于产业配套不足等原因,这里的水产养殖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当地居民想吃虾,只能眼巴巴地等着外地运输,价格贵不说,买到的虾还常常“蔫头耷脑”,一点都不鲜活。

如今,在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的高原渔业养殖基地的虾池里,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长势良好,200万尾鱼虾打破了“高原养不了水产”的魔咒。

转变始于2022年,当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市(珠海)援藏干部林浩生、康晓丹、骆明飞来到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刚一走进基地,他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这么好的条件,为啥不养鱼虾?咱们要在高原上干出个水产养殖业!”时任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林浩生更是放言:“别人说高原养不了虾?那我们就来当第一个吃螃蟹……不对,养虾的人!”

但高原养虾哪有那么容易?低温、紫外线、生态脆弱,分分钟让虾“集体躺平”。第一次试养,就遭遇“滑铁卢”:暴雨突袭,水温骤降,一池虾直接“翻肚皮”。

时任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水产养殖正高级工程师骆明飞回忆:“当时,看着满池死透了的虾,大家的心都凉了!”但他们没有认输,建蓄水池、装监测系统、升级硬件,现在,技术员每天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机看数据,比追星打卡还积极。

为了让虾适应高原,团队研发出一系列新技术新操作——人工海水调配术:按比例科学补充矿物质及自制水果酵素模拟海水,让南美白对虾在“海味”淡水中自由生长。半絮团水质调控:给虾打造“五星级泳池”,营造生态健康家。更绝的是,他们还搞出了“微流水式可控养殖”“多层保温小棚养虾”等独门秘籍,形成“1+1+N”养殖体系。现在,园区里有10余种鱼虾,预计今年产量20万斤,产值400万元。

走进120亩的高原渔业养殖基地,一个个保温棚、高位池已成规模,“钢架结构+保温板”的厂房,就像给虾打造的豪华“别墅”。大棚里,技术员们给虾“量体温”“测水质”,像照顾婴儿一样细心。与此同时,团队还探索出了“零排放”生态模式:养殖尾水经过三级沉淀、生物过滤后,直接变成农田的“营养液”。而且,林芝夏季水温适合育苗,未来团队计划把“高原无病苗”返销广东,实现跨区域技术互补。

公司的虾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林芝对虾一上架,半小时就被抢光了!”在林芝市西囤会员超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以前外地运虾,成本高还不新鲜。”一旁正在买虾的顾客说,“这本地虾肉质紧实,带着一股清甜,比我在海边吃的还鲜,没想到高原上能养出这么绝的虾!”

援藏期间,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企经营管理能手康晓丹有两个愿望:一是把虾的价格“打下来”,让西藏人民实现“吃虾自由”;二是把产业稳稳“留下来”,带着群众一起致富。目前,园区辐射带动了20多名农牧民就业,人均年增收1.8万元。藏族小伙尼玛旺堆学会了水质监测技术,他自豪地说:“现在我也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在基地的示范带动下,墨脱、朗县、波密和山南等地先后开展高原渔业发展探索,并通过公司购买鱼苗4万尾、虾苗45万尾,辐射带动作用初显。同时,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以米林市、巴宜区为重点面向周边农户开展水产生产模式和管理技术培训,探索开展“公司+基地+农户”养殖合作模式,积极推广低成本、可复制的养殖模式和有市场、快长成、能增收的品种,加快探索建立高原渔业产业化发展联农带农机制。


责任编辑:唐朕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