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新闻 > 西藏要闻

习近平总书记听取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我区引发热烈反响

坚定信心同心协力砥砺奋进 持续深入抓好“四件大事”

2025年08月22日 08:3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本网拉萨8月21日综合讯 20日,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雪域高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全国各地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我区各族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坚定信心、同心协力、砥砺奋进,持续深入抓好“四件大事”。

“6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世界屋脊成功实践,有力有效保障了各族人民依法行使各项权利,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主任、《人民西藏》主编马伟茗深有感触地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遵照总书记‘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殷殷重托,毫不动摇坚持好、与时俱进完善好、守正创新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发展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主动担当作为,依法履职尽责,以‘人大之为’‘法治之力’助力‘四个创建’,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幼等民生工作,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亲身感受到了西藏取得的辉煌成就,我要用身边人、身边事讲好新时代西藏故事。”那曲市索县亚拉镇第一社区党支部书记卓玛央宗激动地说,“过去的土路如今已变成宽阔平坦的硬化道路,曾经低矮的土房也被一排排安全明亮的楼房取代,我们的生活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变好了!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我们从心底里感恩党,也更加坚定跟党走的决心。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带领社区群众共同努力,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幸福生活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西藏解放第一村”——昌都市江达县岗托镇岗托村作为藏东门户,6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阿旺江村自豪地说:“如今,村民住房宽敞明亮,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到金沙江边挑水了;村里新建了卫生室,头疼脑热的小病不出村就能看;教育配套也日益完善,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都能在村里就读,吃得营养、住得舒心,家长们心里也很安心。一句话,今天的好日子全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今年57岁的阿里地区噶尔县民政局退休干部曲珍感慨地说:“想起年轻的时候,我们曾住在土坯房,后搬进单位宿舍,如今住进有电梯的小区;照明从酥油灯变成电灯,联络从书信到电话、手机和网络;餐桌也从土豆、白菜变成如今各种菜肴——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感谢祖国、感谢党中央一直以来对西藏人民的关心和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藏发展有自身特点,要从实际出发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特色农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持续发展资源加工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文旅产业融合。

多年来,米林市羌纳乡西嘎门巴村结合自身特点和资源禀赋,采取“公司+支部+群众”模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并取得成效。2003年,西嘎门巴村人均年收入仅500元,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2024年,这两项数据分别跃升至4.28万元和62.5万元,增长幅度超80倍。这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生动缩影。西嘎门巴村党支部书记次旺平措激动地说:“6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走上了幸福团结的康庄大道。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我们会继续坚定信心跟党走,各族人民团结携手,一起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随着一系列惠民政策落实落地,曾经的贫困村——日喀则市南木林县普当乡朗龙村,于2019年底成功脱贫,至2025年实现华丽转身:村集体经济——温泉洗浴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收入突破21万元,村民外出务工可享受牛羊托管政策,生态岗位助力草原可持续发展,预计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突破2.2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还对重点工程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对此,华能藏木水电站少数民族职工沙买朝表示,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4条“电力天路”相继建成,西藏电力实现从紧缺限电到富余输出的历史性转变。高原的“水风光”不仅点亮了万家灯火,更托举着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和“绿色”未来。作为一名电力央企职工,将立足本职岗位,全力做好电力保供工作,守护雪域高原的万家灯火,为“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贡献力量。

(记者 唐启胜 索朗琼珠 平措郎加 贡秋曲措 温凯 谢筱纯 王珊 杨子彦 鹿丽娟)


责任编辑:唐朕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