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新闻 > 西藏要闻

拉萨70座“口袋公园”:方寸绿意间,装下高原古城的民生暖意

2025年09月01日 08:49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_西藏商报    
分享到:

8月的拉萨,阳光温柔地铺满街头。从拉萨市江苏实验幼儿园旁的罗布公园望去,格桑花随微风轻轻摇曳,游乐区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正顺着风势飘向远方;波林卡路的“口袋公园”内,老人踩着健身器材舒展身体,长廊下的家常话语中透着闲适;罗布林卡广场附近的“口袋公园”里,养护管理员正为新栽的花卉浇水……如今,70余座“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如珍珠般散落在拉萨各处,将昔日的“城市闲置空间”,改造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绿色客厅”。这些公园如何破解老城区“休闲难”问题?又怎样在细节中融入民生温度?记者深入走访拉萨多座公园,探寻背后的答案。

破题“用地紧”:

把“闲置碎片”变成“家门口的绿色空间”

“老城区房屋密集、人口集中,规划建设大型公园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难题!”拉萨市城管局园林管理科科长米玛次仁向记者介绍,这些“口袋公园”所在地块此前多为堆满杂物的闲置区域,周边居民若想寻找歇脚之处,只能在路边台阶上短暂停留。

为满足市民对绿色休闲空间的需求,拉萨市开启“见缝插针”建设“口袋公园”的实践。“建设过程中坚持不占用现有绿地与公共设施,重点聚焦闲置边角地、拆违腾退地块及河道荒滩等‘城市闲置空间’。”米玛次仁表示,就是要把这些“城市碎片”充分利用起来,改造为居民可随时休憩游玩的“绿色客厅”。

截至目前,拉萨城区已建成70余座“口袋公园”,重点布局在老旧小区、学校周边区域,单园面积400到10000平方米不等。“和谐公园、明珠园、河坝林公园等,均选址在老年人口较多的小区周边;城东滨河路的‘竹园’,将昔日无人问津的荒滩,改造为年轻人散步休闲的好去处。”米玛次仁补充道。

这些“口袋公园”坚持“一园一特色”,拒绝“千篇一律”。诺巴游园以花卉景观为核心搭配,打造成为市民驻足观赏的“赏景小站”;城东的“竹园”以竹子为主要植被,即便在寒冬时节,也能保持翠绿,充满生机。

在功能布局上,“小而全”是核心设计原则。记者看到这些“口袋公园”均摆放有带靠背的长椅,方便老人晒太阳

和休憩;根据居民需求,部分设有健身器材,供市民锻炼;也有公园种植了大片格桑花,成为孩子们追逐蝴蝶的“秘密基地”。“公园面积无需过大,只要能让不同群体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空间,就能充分发挥其价值。”米玛次仁表示。

细节暖人心:

从“遛娃宝地”到“健身乐园”,每个需求都被看见

傍晚时分,罗布公园的人气逐渐攀升。记者刚走进园区,便被一阵清脆的笑声吸引——儿童游乐区内,4岁的曲珍坐在秋千上,挥着小手呼唤妈妈;旁边的跷跷板上,两个孩子一上一下,脸蛋被晒得通红。

“以往接送孩子放学时,家长只能在幼儿园门口的路边等候,夏季烈日暴晒难耐,冬季寒风扑面刺痛。”坐在凉亭内的达娃卓玛拿着孩子的水壶,笑着指向不远处的垃圾桶,“你看,如今公园内每隔十几米就设置一个垃圾桶,家长带娃出门游玩时无需再随身携带垃圾;池塘周边不仅设置‘水域危险’提示牌,还配备监控设备实时监管,孩子在这里奔跑玩耍,我们家长十分放心。”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这座公园的细节设计处处彰显“贴心”:为防止儿童磕碰,儿童区游乐器材均采用圆角处理;为延长市民使用时间,安装有太阳能路灯,傍晚可自动亮起,让家长能多陪伴孩子游玩半小时;就连休息座椅的高度也经过精心调整,方便老人与孩子轻松落座。“现在我们小区的家长,每天都会带孩子来这里,这里已成为大家公认的‘遛娃宝地’。”说话间,达娃卓玛的孩子拿着一朵格桑花跑过来,脸上满是笑意。

同样在波林卡路的“口袋公园”里,平措老人踩着漫步机,动作稳健有力;长廊下,两位老人慢悠悠地做着健身操。“以前想锻炼身体,需要乘坐两站公交前往大型公园,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使用健身器材,便利多了!”平措停下动作喝了口水,指着周围的树木说,“这些树木生长茂密,夏季能遮挡阳光,锻炼结束后还能和老朋友们在长廊里聊天,日子过得十分舒坦。”

记者还注意到,园内草坪修剪得整齐规范,健身器材擦拭得锃亮如新,就连石桌上的茶渍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公园虽小,但设施齐全、环境整洁,比在家中待着更舒服。”市民巴桑坐在树下,望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忍不住感慨。

共管促长效:

“大家的公园”,才能一直美下去

上午9点,罗布林卡广场旁的“口袋公园”内,养护管理员索朗准时到岗。他先绕着公园巡查一圈,弯腰捡起角落处的塑料瓶,又蹲下身子检查长椅的螺丝是否松动,最后拿起水管,小心翼翼地为新栽的绿植浇水。“我每天要开展4次巡园工作,早上重点检查设施安全,中午及时清理垃圾,下午观察花草生长情况,晚上闭园前再确认一遍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索朗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这是家门口的公园,把它管护好,让大家玩得开心,我也觉得很有意义。”

在一旁遛娃的胡女士看着索朗忙碌的身影,忍不住插话:“这里的环境特别好,有水有草有树有花,还有专门的乘凉区域,我每天都会带孩子来。有时候看到地上有垃圾,我也会顺手捡起来,毕竟这是大家共同的公园,需要一起爱护。”

米玛次仁介绍,拉萨“口袋公园”之所以能保持长久活力,依靠的是“专业运维+市民参与”的协同管理模式。“日常运维工作主要由绿化养护企业负责,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市民主动参与公园管理。”他表示,市民若发现器材损坏、垃圾堆积等问题,可向养护管理员反映,相关部门会及时处理。

如今,这些“口袋公园”已成为拉萨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傍晚河畔的“口袋公园”内,老人们伴着悠扬的音乐跳起锅庄舞,年轻人举着手机拍摄美景打卡留念,孩子们在花丛间追着蝴蝶奔跑嬉戏,夕阳将众人的身影缓缓拉长,构成一幅温馨的民生画卷。“城市建设无需处处打造大型广场,这些小而美的‘口袋公园’,才真正承载着老百姓的幸福感。”米玛次仁说。

谈及未来规划,米玛次仁表示:“拉萨市将持续排查城区闲置土地资源,进一步扩大‘口袋公园’建设规模,让更多市民实现‘出门见绿、转角遇景’的愿景,让这些方寸天地成为大家身边的‘幸福驿站’。”采访结束时,罗布公园内再次传来孩子们的笑声,那笑声中,满是高原古城浓浓的民生暖意。(文/记者 梁兰 芮怡星 图/记者 贡曲罗杰)

责任编辑:程利娜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