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山南市召开“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山南高质量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了60年来全市在党的领导下,在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民生改善等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60年来,山南市实现了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步、从贫穷匮乏到繁荣富裕的历史性跨越,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综合实力与基础设施双提升 筑牢发展根基
60年来,山南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2.78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04.42亿元,年均增长1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965年的100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21.4亿元,年均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65年的126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193.81亿元,年均增长1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43.5元增长到2024年的23346元,年均增长11.7%。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南市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多亿元。在交通方面,构建了铁路、公路、飞机立体化交通网络,公路通车总里程从1965年的500公里增至2024年的9835公里,12个县(区、市)、90个乡镇通柏油路或水泥路,通畅率100%;拉林铁路建成通车,大幅缩短山南与拉萨的时间距离,“坐着火车进拉萨”成为群众出行、物资流通的便捷选择;贡嘎国际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达601.88万人次,山南成为了西藏内联外通最为便捷的城市之一。在水利电网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和行政村主电网覆盖率均达到100%。在通讯网络方面,4G网络实现全覆盖,5G网络行政村覆盖率近90%,实现了互联网进村入户、移动手机普及到每个人,视频聊天、网上购物、移动支付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特色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相结合 激活发展动能
60年来,山南市坚持“一产是基点、二产是亮点、三产是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农牧业方面,粮食产量从1965年的5.9万吨增至2024年的17.58万吨,2022年引进宏农藏鸡建成200万羽全智能产业园,实现自治区鲜蛋100%自给。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965年的9741.4万元增至2024年的24.19亿元。
工业领域从无到有,工业总产值从1965年的26万元增至2024年的61.38亿元,形成了以优势矿产、清洁能源、建筑建材等产业为重点的工业体系。其中清洁能源开发成效突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已达304万千瓦,占全区三分之一。
在服务业方面,山南市还积极发展自驾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沙漠旅游等新业态,成功打造4个4A级景区和10个3A级景区,并成功举办雅砻文化旅游节、环羊卓雍错自行车公开赛、普莫雍错世界海拔最高环湖自行车挑战赛等一系列品牌节庆赛事。2024年接待游客759.32万人次,旅游总花费28.89亿元。
三次产业增加值实现大幅提升,分别从2012年的4.76亿元、33.66亿元、34.6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8.4亿元、130.25亿元、155.77亿元,实现了产业结构从传统农业到“三二一”格局的优化和转变。
民生福祉增进与项目建设提速 夯实发展底气
60年来,山南市民生福祉显著提升。在教育事业方面,学校从1965年20多所增至2024年467所,文盲率实现了全面消除;在卫生事业方面,医疗机构从1家增至772家,从业人员从不足百人增至3895人;在文化事业方面,全市现有14个艺术团体、303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实现县乡村文化场所全覆盖;在社会保障事业方面,2024年全市各项社保参保人数达29.58万人次,参保率达98%以上。
据了解,“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山南市发展改革委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制定501个年度重点项目计划,落实“日盘点、周调度、月通报”机制,截至8月开复工424个、开复工率85%;组建专班推进前期工作,254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完成前期工作227个;落实专项资金36.21亿元,开发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以项目建设稳投资、强支撑。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