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新闻 > 西藏要闻

从方向盘到雪域“芯”征程

——邓爱军在拉萨开辟电子科技的创业之路

2025年09月04日 08:3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_西藏商报    
分享到:

邓爱军在工作中。

当大多数人将西藏与旅行、高原风光绑定时,专职司机出身的邓爱军,却带着对电子科技的执念,在这片平均海拔3650米的雪域高原上,敲开了科技创业的大门。

邓爱军的故事,是普通人靠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写照,更是科技力量与雪域市场碰撞出的商业新篇。

方向盘上的“高原洞察”

从运输者到机遇捕捉者

1976年,邓爱军出生于江苏南京。凭借对电子科技产品的敏锐洞察力和无畏勇气,他毅然在拉萨开启了充满挑战与传奇的创业征程。

2011年底,邓爱军和朋友一同进藏,原本打算在拉萨继续以跑车为生,从未想过涉足电子科技领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高科技电子产品——那些小巧却蕴藏巨大能量的设备,深深吸引了他。“我永远记得,当时和朋友去那曲安装19个摄像头,去掉成本净赚了3万元。”邓爱军回忆道。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这或许就是改变命运的契机。而在此之前,他与方向盘为伴的时光已有十年。

在藏期间,邓爱军逐渐摸清了拉萨电子市场的“痛点”:当地商户多依赖传统电子设备,维修售后响应迟缓;高原特殊气候下,普通电子产品易出故障,适配性强的设备十分稀缺;年轻人对智能电子消费品的需求日渐增长,却难寻本土化供应渠道。

“有次开广告店的老板采购打印机,跑了三家店才找到合适的型号,还得等一周才能上门安装。”这段经历让邓爱军敏锐察觉:拉萨的电子科技市场不是“没需求”,而是“缺服务、缺适配”。彼时区外电子科技行业竞争激烈,可雪域高原的市场空白,在他眼中成了独一无二的创业机遇。方向盘转动的每一公里,都在悄悄为他的创业梦铺路。

“为什么不能在高原本地提供更优质的‘电子产品+维修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正是这个想法,让邓爱军坚定了创业的决心。2013年,他拿出全部积蓄,在拉萨宇拓路的四海电器旗下,迈出了“销售+维修”电子产品服务一体化的第一步。

可高原创业的难度远超预期。第一大难题就是“人才缺氧”——懂电子技术且愿意长期留在拉萨的人寥寥无几,他只能通过朋友介绍、校园招聘,挨个说服技术人员加入;其次是“供应链缺氧”——区外电子元器件运到拉萨,物流周期比区外长3倍,部分精密元件还会因高原低温损坏,他不得不自建小型仓储,提前储备核心配件;最棘手的是“信任缺氧”——当地商户对“外来创业者+新兴科技产品”的组合心存顾虑,初期上门推销时,十家有九家会婉拒。

为打破僵局,邓爱军提出“30天试用+免费上门维修”的承诺:商户可先试用设备,满意再付款;设备出现问题,技术人员24小时内上门解决,哪怕是偏远县城,也会驱车前往。“创业前期确实苦,但我从没放弃自己选的路。哪怕每天销售额不理想,免费上门维修、检修这些服务也会做到位。”邓爱军始终秉持“服务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把客户利益放在首位。

从驾驶座到高科技

创业赛道的跨界逆袭

2015年,拉萨金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邓爱军从“销售维修一体化”拓展至电子科技服务领域,业务涵盖网络系统集成、智能建筑总包、电信行业相关业务、工程项目管理、安防系统工程总包五大板块,如今已成为小有名气的科技服务商。

“能有这样的成就,真的要感谢政府部门的支持和一路帮过我的人,是他们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邓爱军满怀感激地说。回顾从司机到科技公司创始人的转型,他坦言:“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正是那些年开车翻越唐古拉山的经历,让我真正懂了这片土地需要什么样的科技服务。”

2018年,邓爱军的公司与江苏小牛电子科技、峰宁股份、广东保伦、海康威视、大华、宇视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实力进一步提升。近几年,公司迎来关键转折点——西藏自治区教育局启动“智慧校园”建设计划,邓爱军团队凭借对高原环境的深刻理解,成功中标教育领域的“智慧校园”课堂设备项目。

当公司在拉萨站稳脚跟、服务覆盖西藏各地市时,邓爱军也没忘记“发达了就要反哺”的承诺。他在那曲一高、二高资助了6名贫困生,直至他们毕业,每年为每人提供约4万元资助。凭借“接地气”的服务与产品,他的公司成了拉萨市场的“香饽饽”,目前每年营收可达800万元左右。

“创业就像在高原开车,既要紧盯前方的道路,也要随时注意海拔变化。不同的是,现在我们要为整个西藏的数字未来导航。”邓爱军这样比喻自己的创业路。

与高原同频

让科技“火种”燎原

“公司要发展,必须跟高原的发展同频。”邓爱军始终坚信企业的长远未来藏在这片土地的需求里。他主动对接西藏“数字乡村建设”“旅游产业升级”等政策,将公司发展融入区域发展大局。

为实现长远发展,邓爱军推动公司建立“内部培训体系”:安排技术骨干分享经验,自己也不断学习高科技理论知识,提升团队专业能力。“我目睹了近几十年拉萨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的公司也是在拉萨各项政策的滋养下,才发展得越来越好。”望向窗外的拉萨城区,邓爱军感慨道。

“很多人问我,一个老司机怎么敢跨界涉足高科技领域?”邓爱军微笑着回答,“但我觉得,正是司机的经历给了我独特的视角。真正的好司机不只是会开车,更懂得如何适应各种路况,安全高效地抵达目的地。做企业何尝不是如此?”

从方向盘到科技产业,邓爱军的商界旅途印证了一个道理:最宝贵的商业洞察,往往来自最一线的生活体验。在海拔3650米的高原上,他正书写着关于转型、创新与突破的商业传奇。

从驾驶座上的运输者,到雪域高原的科技创业者,邓爱军的转型不仅改写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更给拉萨的科技市场注入了新活力。如今,坐在公司的仓储中心里,看着适配高原的电子设备,他说:“以前开车是把人、货送到目的地,现在做科技,是把更便捷的生活、更高效的经营方式送到雪域的每一个角落。这片土地给了我机遇,我就要在这里把科技的‘火种’越烧越旺。”

“你们年轻,有更多可能,但别忘了‘脚踏实地、接地气、能吃苦、有担当’这十三个字。”沉思许久后,邓爱军对新一代创业者寄予期望:“我期待看到更多年轻人带着新想法、新技术,在这片高原上扎根。不仅做成自己的事业,更能让这片土地因他们的存在变得更好。”(文/记者 卓嘎 图/记者 桑旦欧珠

责任编辑:陈文乐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