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员在墨脱派送包裹。
图为车辆行驶在扎墨公路上。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徐驭尧摄,数据来源:西藏自治区商务厅 西藏自治区邮政管理局
引 子
墨脱,在哪里?
青藏高原东南角,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下辖县,很长一段时间不通公路,一度被称作“高原孤岛”。
在这里,网上下单购物,多久能到?
2013年,扎墨公路开通,墨脱甩掉“全国唯一不通公路县”的帽子,网购从无到有,逐渐进入当地人的生活。最初,快递需要半个月乃至更久方能送达;现在,最快仅需3天。
交通设施改善只是一环。政策支持、机制创新、科技助力……多重利好叠加,高原物流触角不断延伸,越来越多农牧民实现“网购自由”。
截至2024年底,西藏全区村级寄递综合服务站达4646个,日均处理进村包裹2.1万件,覆盖率达98%的村寄递物流网络已建成。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雪域高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全国各地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
近日,记者跟随一车快递从拉萨配送到墨脱,近距离观察西藏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发展脉动,记录雪域高原沧桑巨变。
仓储之变
从传统管理到技术驱动
时间:8月8日深夜至8月9日凌晨
地点:拉萨市
夜深了,京东物流拉萨本地仓依旧灯火通明,传送带轰鸣运转。一件件货物有序出库,准备发往墨脱。
“在西藏,消费者下单京东自营商品,拉萨当日达、次日达已是常态;其他城市,三五天也能到。”京东物流西藏地区业务负责人温宝鹏说。
之前可没这么快。温宝鹏举例,2015年,京东在西藏开通大家电配送服务,但得从四川成都、陕西西安等地调货,有时半个月才能送到消费者手上。
直到2017年5月,京东物流拉萨本地仓投运。“本地仓提前储备商品,实现就近配送。”温宝鹏介绍,目前拉萨本地仓的库存商品达8万余种,大家电、米面粮油、日化用品等一应俱全,年出货量数百万单,消费者下单的近八成商品品类可由此出库。
供给完善,激发需求。今年上半年,西藏网络零售额达到180.7亿元,同比增长38.6%。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占比86.1%,同比增长39.3%。
往仓库里走,一台台略高于扫地机器人的设备,正“背”着近2米高的货架传送快递。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地狼’机器人,借助智能物流搬运系统,实现无人化作业。相较于人工分拣,效率提升近3倍。”温宝鹏说。
本地仓,合理库存是关键。商品积压多,不仅占用过多仓库资源,还增加企业现金流负担;反之,备货不足,就得跨区域调货,物流时效无法保证。
如何实现合理库存?同样依靠科技赋能,变传统管理为技术驱动。
温宝鹏打开电脑屏幕,一行行数字跳动变化。“高原夏天和旅游高峰期即将过去,我们相应调减了防晒霜、帽子、遮阳伞的库存量。”他指着数据介绍,“大数据精准分析当地群众购物习惯,预判很快迎来牛奶、谷物等的销售高峰,我们提前调货,确保购物时效。”
然而,本地仓多是自营商品,是大型电商平台的选择,并不适合所有企业。区外发货、运输进藏,在拉萨进行分拣并二次分拨,是多数快递物流企业采取的运营模式。
距离京东物流拉萨本地仓不远,西藏镖局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善龙仍在忙碌。“作为物流企业,我们服务多家快递公司。此前,快递网点不够集中,一辆大卡车进来,要在城里兜好几圈、卸好几次货。”在西藏从事物流行业20年,陈善龙对行业痛点感触很深:物流行业利薄,运输成本、装卸成本每多一点,企业负担就重一分。
为此,拉萨打造占地420余亩的拉萨城投物流园,2016年3月正式运营,已吸引京东、德邦等110余家大中型企业入驻。物流园周边,也有众多物流企业落地,形成拉萨物流产业的集聚地带。
产业集聚带动企业降本增效。“车辆装卸货物省了‘满城跑’,运输成本、装卸成本都降了;物流企业密集,大车司机找活更容易,成本进一步降低。”陈善龙说。
2023年,拉萨城投物流园入选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2024年,全园区创收7.3亿元。
“我们将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打造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配套功能更加齐全的现代化物流园区。”拉萨城投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晓军表示。
运输之变
从艰难跋涉到较快到达
时间:8月9日凌晨至8月10日下午
地点:拉萨市至墨脱县
9日凌晨1点半,记者登上一辆货厢长约4米的轻型货车,和司机落桑江央一同出发。
怎么这么早?
“凌晨出发,一早到达林芝市区,市区消费者下单次日就能收到货。”落桑江央解释。
拉萨到墨脱,途中经过林芝市区——巴宜区,得益于拉林高等级公路的开通,这段约400公里的路程,五六个小时就能到达。一路上,双向四车道宽阔平直,高原天清气爽,漫天星辰清晰可见。
出发1个多小时,货车驶过拉萨市墨竹工卡县,落桑江央语带兴奋:“这里是我的家乡。”
他至今记得,小时候坐着村里的大货车,经乡村土路、盘山公路、双向两车道国道去拉萨,一会儿一个急转弯,甩得人难受。
“那时觉得六七个小时已经很快了,哪敢想现在1个多小时就能到。”落桑江央感慨。后来,他在城里工地打过工,送过快递,之后听说司机赚钱多,又转行开货车。
作为老司机,落桑江央熟悉西藏的路,“现在拉萨到那曲、日喀则、林芝、山南4地都通了高速,物流效率高了,驾驶体验好了。”
9日早晨7点左右,货车驶进位于巴宜区的京东物流林芝分拣中心。在这里,货厢中的包裹被全部卸下,按林芝不同区县依次分拣,前往波密县、墨脱县这一线路的货物再次装车。
卸车时,落桑江央在车上补觉,随后驶上极具挑战的两段路——
第一段,318国道,巴宜区至波密县京东快递波密营业部,全长200多公里。9日中午12点出发,当晚8点多到达。卸下波密当地的货物后,我们一行夜宿波密;
第二段,扎墨公路,波密至墨脱县京东快递墨脱服务站,全长约100公里,10日上午9点出发,下午4点多抵达,随即卸货。
两段路加起来350多公里,比拉萨到林芝巴宜区的距离短,路上行驶时间反倒多了约10个小时。这是为何?
“这两段路弯道多、坡度大,通行条件复杂。”落桑江央所言非虚:这一路,色季拉山路蜿蜒曲折,通麦大桥跨越峡谷,嘎隆拉隧道纵穿雪山,随后山路盘旋向下,海拔迅速从4000多米下降到1000多米。
尤其是扎墨公路,沿途跨越6条断裂带,工程难度极大,经过近50年修筑才通车。然而,部分路段格外狭窄,只容得下一辆重型车通行,至今保持着“双号进县、单号出县”的通行规则。
一处急转弯,记者看到路边全是巨石,水流漫过路面汩汩流淌——前几天降雨导致山体垮塌,虽已抢通,塌方的痕迹依旧明显。落桑江央连忙减速,小心驶过。
继续行驶,又遇到这样一幕:一辆重型车因弯道太急,车头一侧冲下路面,车尾则把路堵得严严实实。前后十几辆车的司机都主动下车,帮着想解决办法。在大伙儿共同帮助下,约1个小时后,终于成功脱困。
“这些年,容易塌方的地方得到了加固、部分狭窄路段也拓宽了,通行条件改善不少。要是搁以前,类似拥堵得很长时间才能疏通。”京东快递波密营业部负责人李勇回忆,扎墨公路通车之初,常被塌方和泥石流冲断,那时只能在波密等抢修,一等三五天很常见。
一路上,每隔不远,就能见到一些工程机械停在路边。若是塌方、泥石流等冲断道路,抢修人员可就近使用机械疏通。曾经只有越野车才敢自驾的扎墨公路,如今行驶着越来越多的小轿车。
扎墨公路的修通和维护,是西藏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生动注脚。2024年底,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49万公里,所有乡镇、建制村已通公路。其中,683个乡镇、4788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通畅率分别达到97.99%和86.05%。
路上,落桑江央偶遇表哥洛桑顿珠。“我会开挖掘机,正在附近修路。”洛桑顿珠说,“这里交通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多,我把全家从拉萨搬到林芝,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配送之变
从单一运营到合作协同
时间:8月11日上午
地点:墨脱县墨脱镇及周边
8月11日一早,京东快递墨脱服务站配送员杨秀东如往常一样,开着物流货车开始配送。
“墨脱县下辖7乡1镇,目前县政府所在地墨脱镇及周边距离较近的村庄,支持京东自营配送服务。”忙到中午,杨秀东把一台电冰箱送到墨脱镇居民扎西央宗家中,落桑江央运来的一车货物已全部送达。此时,距离扎西央宗下单不到72小时。
这是往昔难以想象的时效。
2006年入行,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分公司快递员建阿达瓦,是土生土长的墨脱人。年轻时,他作为背夫,时常徒步翻越雪山,把物资从林芝市区背回墨脱,“一去一回,有时候一个月就过去了。”
“2013年扎墨公路通车,物流从无到有,配送时效从一个月缩短到几天,这激发了当地群众的网购热情,进一步推动快递业发展。”林芝市邮政管理局局长李国民介绍,墨脱县已有京东、顺丰、圆通等7家快递企业入驻。
距离墨脱县城较远的乡村,如何配送?杨秀东说,这些乡村的消费者若在京东自营店铺下单,商品从拉萨本地仓出货后,即委托邮政快递一路运送至消费者手中;非自营店铺,则由商家自行联系快递公司寄递。
出于成本考虑,大部分快递公司均选择将快递运到墨脱县城后,再委托邮政配送,这一模式被称作“邮快合作”。
记者暂别杨秀东和落桑江央,登上建阿达瓦的绿色邮政车,在多个快递服务点取货。每个服务点内,都放着一个大大的邮政快递袋。
即便多数快递企业到乡的快递都交给邮政配送,但当天的车辆货厢还是只装了1/3。“有的乡人口多、货量大,车能装满,跑一趟能盈利;有的乡包裹不多,就会亏损。”建阿达瓦说。
为鼓励邮政接单,林芝市设立了专项补贴:邮政每承接一单其他快递企业的转运件,就会获得一定额度补贴。今年前7个月,林芝“邮快合作”投递量达57.4万余件。
农牧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快递服务,除模式创新外,还离不开末端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
目前,林芝共设置村邮站436个,开辟市到县邮路5条、县到乡镇邮路27条、乡镇到村投递线路66条,成功打通农村寄递物流“最后一公里”,在西藏率先实现“村村通快递”。
“2024年,墨脱县全年投递量为78.24万件。虽然量不大,但快递、物流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只靠补贴‘输血’,还要进一步降本增效,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李国民说。
携手合作,降低运输成本。“目前,墨脱县大部分快递企业每天就是几百单,如果一家一辆车从拉萨跑墨脱,根本塞不满。”在县城经营着圆通速递服务点的杨莉春,已在快递行业摸爬滚打10多年,对当地快递业务发展情况了然于胸,“所以,我们几家快递公司与同一家物流公司合作,共同由这家物流公司运输货物,成本明显降低;因为保障多家快递企业,物流车辆也更容易满车,时效得以提升。”
多元经营,提高盈利能力。建阿达瓦取邮政快递袋时,记者见到了在县城承包一家快递站点的巩天文,他在站点内还开了家水果店。“快递是很大的‘流量生意’,每天来寄取快递的有上百人次,有些人会顺手买点水果。”巩天文说,自己生意的一多半利润来自水果店,会继续用好快递这一引流工具,实现相互促进。
返程之变
从空车回程到物流上行
时间:8月11日下午
地点:墨脱县墨脱镇、背崩乡
遵循“双号进县、单号出县”的通行规则,落桑江央得赶在8月11日离开墨脱。返程的他还有一项“特殊使命”,把来自墨脱、波密的农特产品带回拉萨。
“快递行业的利润主要来自揽收端,丰富的寄出货物能够避免‘满车进、空车回’,进一步降本增效。”李勇介绍,目前,墨脱、波密的寄出货物主要有石锅、天麻、灵芝等,每趟车可运三四百件,上行情况平稳,物流网络利用率较高。
当地货物如何寄出?墨脱镇快递企业集中,村民可直接到快递点寄货或等快递员上门取货;其他7个乡,则主要依靠邮政快递发货。
与落桑江央道别后,记者来到墨脱县背崩乡格林村。这里有观察南迦巴瓦峰的绝佳视角,还有相对完善的民宿基础设施,2024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成为热门“打卡地”。
文旅兴旺,带动产品外销。红茶是村子的拳头产品,更是许多游客的“心头好”。游客现场购买后,若是不便携带,可在村邮站通过邮政发货,直寄上门。
不仅是线下,村里的年轻人还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途径把特产卖到全国。“我们村现在每天都有几十单快递寄出,每单物流成本在十几元到二十几元不等。”格林村村委会主任多杰平措介绍。
不过,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即便墨脱县特色农牧业初具规模,进出墨脱的快递货车仍未实现“满车进、满车回”,最多是“满车进、半车回”。杨莉春在墨脱镇与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石锅店达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这家店出售的石锅基本都交给她发货,“尽管我们几家快递公司努力凑单发货,上行的车辆目前也只能装一半左右。”
“末端物流运营成本高昂,一个重要原因是本地寄出货品少。在有的地方,物流企业只能用单程赚的钱,来补回程几乎空车跑一趟的成本。”李国民认为,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还得靠本地产业发展,把返程的车填满。
“不能忽视客观条件限制,偏远地区的物流带有民生保障性质。”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黄瑾坦言,财政支持是这些地方物流运转的重要助力,但企业在其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加强,应持续整合资源,提高效益。
在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崔丽丽看来,政府完善各类基础设施,电商平台运用技术手段提高分拣效率,物流企业持续推动经营模式创新,多方合力才能破解偏远地区物流配送难题。
坚持发展偏远地区物流,还有更深远的意义。
“我们力推墨脱商品走出去,既有民生考量,更有加快推动墨脱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期待。曾经的‘高原孤岛’通了公路,只有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才能带来持续的发展活力。”林芝市委常委、墨脱县委书记符永波说,“商品流动带来信息流动,信息流动带来观念变化,当地群众和其他地区联系更紧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就更强烈。”
2024年,西藏快递业务量完成3046.5万件,同比增长23.27%;快递业务收入完成8.12亿元,同比增长20.4%。
“小包裹连着大民生,映照经济‘大图景’。”西藏自治区邮政管理局副局长邱培刚表示,将继续推动快递业为生产要素流通和经济循环“舒筋活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