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新闻 > 西藏要闻

“让学生们的理想,在祖国的蓝天下尽情绽放”

—记全国模范教师、拉萨中学教师德庆尼玛

2025年09月14日 08:36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央金
分享到:

刚受邀参加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现场观礼不久,德庆尼玛就站在拉萨中学的“开学第一课”讲台前。他举起手机,拍摄的天安门广场的盛况映入学生眼帘,“你们看,长安街上的每一步正步,都要练上千百遍;咱们的理想,也得在校园里好好扎根。”德庆尼玛的话语里,满是从北京带回的激动,更藏着扎根高原教育13年的赤诚。

作为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德庆尼玛的校园生活像个“多面手”。他既是生物课上带着学生“VR探秘细胞”的“科技达人”,也是班主任日志里写满5万字书信的“暖心大哥”,还是策划“石榴杯”足球赛、“团结杯”辩论赛的“活动管家”。2008年入党、2012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返乡任教的他,始终记得初登讲台时的誓言:“要让爱我中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发芽。”

思政教育要“活”,是德庆尼玛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进演讲比赛,让学生用“青言青语”讨论家乡变化;连续八年开办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组织各族学生一起共度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在“身边的幸福我来讲”活动里,听学生分享自家从土坯房搬进安居房的故事。

“去年,有个藏族学生讲,与汉族同学一起踢足球时,才真正懂得‘我们都是一家人’这句话的意义。”这样的瞬间,让他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至今,他已培养近2000名团校学员,校团委也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2018年,他还当选为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当班主任,德庆尼玛有个“铁规矩”:每天早中晚都提前半小时到班。晨光里,他帮学生整理课本;午休时,他坐在教室角落答疑;晚自习后,他会和留守学生聊聊家常。曾有个高三学生因成绩落后想辍学,他骑着电动车跑了三趟家访,在学生家里,从“怎么记生物知识点”聊到“未来想做什么”,还为他量身定制了学习计划。后来,这个学生考上了大学,每年教师节都会打来电话:“老师,要是没您,我早就放弃了。”这些年,他手写的书信堆成了厚厚一摞,字里行间全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承诺。

在生物课上,德庆尼玛总能打破高原实验条件的限制。他开发的“VR+生物实验之旅”校本课程,让学生戴着眼镜“走进”生态系统,观察动植物生长;整理的《高中生物课堂笔记》,用思维导图把复杂知识点变简单,还成了西藏自治区级教育课题。连续五年带高三,他从没请过一天假,哪怕自己生病、家里有事,也始终守在讲台。“孩子们的高三只有一次,耽误不起。”他的坚持换来了亮眼成绩——所教科目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学生们都称他为:“最会教导的老师”。

2021年,德庆尼玛主动请缨去海拔5000米的那曲市申扎县确曲村驻村。村民居住分散,难以经常集中学习,他就制作“每日一句”微课,手把手教村民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得知塔尔玛乡冬天寒冷,他四处联系爱心人士,捐赠10万元防寒物资;看到村里的孩子要走几公里上学,他又跑前跑后推动村级幼儿园落地。“教育是乡村振兴的根,得让村里的娃也能享受到好教育。”驻村一年,他晒黑了、瘦了,却笑着说“值了”。

如今,35岁的德庆尼玛已收获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优秀教师、西藏自治区教学能手等多项荣誉,但他最在意的,还是学生的成长。“每次看到学生考上理想大学,或是回来看望我,我就觉得自己像个种树人,看着小树苗慢慢长高。”站在雪域高原的讲台上,德庆尼玛的初心从未改变——用爱心浇灌桃李,让学生们的理想,在祖国的蓝天下尽情绽放。

责任编辑:格桑卓玛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