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刚组宽敞明亮的新家一角。本报记者 武沛涛 摄
傍晚,在山南市乃东区乃东街道郭沙社区,62岁的刚组踏着余晖回到家。走进浴室拧开花洒,温热的水流瞬间冲去一身疲惫——这样寻常的惬意,在他幼时曾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现在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刚组穿好睡衣从浴室出来,倒上一杯酥油茶,惬意地靠在沙发上。阳光穿过屋顶的玻璃天花板,在一楼墙壁投下斑驳的光影。望着二楼的房间,刚组回忆起了半个多世纪前。
1963年出生的刚组,是家里最小的孩子。“那会儿全家挤在5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四个孩子和父母睡在一处。泥土混合茅草搭成的屋顶,逢雨天就成了‘漏斗’,雨水顺着缝隙往下淌,墙壁被泡得直掉土块,屋里地面泥泞不堪,家人时常打滑摔倒。”刚组说,“没水没电,屋顶矮得很,窗户小得像个洞,屋里黑黢黢的,人挤人不说,还总吃不饱、穿不暖,住得真是遭罪。”他轻轻搓了搓脸,语气里满是感慨。
1983年,他与妻子结婚时,请工人用水泥、砖块盖了新房。2000年前后,他把小院修葺一新,空地上建起仓库,农用机具、牲畜都有了安稳的“家”。
“党的十八大之后,日子是更加亮堂!”刚组说,他亲眼见证着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少居民开始挖下水道、装抽水马桶;社区建起两个化粪池,家家户户完成旱厕改造。
2023年,刚组一家建的300平方米二层复式楼房拔地而起,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了独立的房间,敞亮的窗户让阳光洒满每个角落,浴室里随时能洗上热水澡。“哪还用专门往市里澡堂跑?自家浴室就能洗得舒舒服服。”刚组话语里,都是对现在生活的满足,“不仅如此,现在还人畜分离,家里面再也不臭了,苍蝇蚊虫都少了。我当时小学都没毕业,现在孩子们都考上了大学……”
从漏雨的土坯房到坚固的水泥房,再到敞亮的复式楼,刚组一家住房的变迁,不仅是面积的拓展,更是我区发展变化的生动缩影,越来越多家庭“住有所居、安居宜居”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